公文决定的格式范文(通用7篇)
篇1:公文决定的格式范文
1、标题。 《××××关于××××的决定》
2、决定的原因和目的。 如:目前……,(事实依据)。根据……,(理论依据),为了……(目的主旨),现决定……(意图主旨)。具体……如下:
3、决定的内容。对具体事项做出安排的决定要写清安排的步骤。
4、希望与要求。
5、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决定的写作要求
内容严肃,事实准确,行文周密。
决定的内容必须做到:
1.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与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3.与本机关原有的各项规定紧密衔接,不要相互抵触或前后相互矛盾。
篇2:公文决定的格式范文
2、决定的原因和目的。 如:目前……,(事实依据)。根据……,(理论依据),为了……(目的主旨),现决定……(意图主旨)。具体……如下:
3、决定的内容。对具体事项做出安排的决定要写清安排的步骤。
4、希望与要求。
5、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决定的写作要求
内容严肃,事实准确,行文周密。
决定的内容必须做到:
1.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2.与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篇3:公文决定的格式范文
1 信函式格式的使用使公文格式不统一
1.1 形成便函、函、信函三种格式并存局面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平行机关之间相互联系工作、商洽有关问题、处理事务的一种文字工具,在我国被各级各类机关、群团、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据《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本)记载,“函”指称书信始于汉代,《三国志·魏书·刘晔传》记载:“(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不过那时的函主要用于私务。用于公务的函,其前身是封建社会官署衙门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互往来的平行公文,如“关”、“刺”、“移”、“解”、“碟”、“咨”等。1912年11月6日北洋军阀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条例》中规定:“行政各官署无隶属关系者之往复文书,以公函行之。”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的《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出台后,“公函”改称“函”。自此“函”被列为正式文种,并开始在我国被广泛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将“函”列为常用或主要文种。20世纪80年代末起,国内选用“函”文种行文时基本上采用便函和函两种形式;但自新国标出台后,用“函”文种行文时,出现了三种格式并存的局面。
一是“便函”形式。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为方便起见,在介绍、商洽、询问、催办等有关事宜时,往往用一种与书信大体相同的“便函”行文。这类便函格式上只有版头和主体两部分,缺版记部分;两大部分中公文格式的要素往往不完整,而且格式要素标识随意性很大,如:公文印制时使用版头标印有机关全称或简称下有一条红色反线的便笺纸,无发文字号,大多无公文标题,有的虽有公文标题,标题直接为“公函”、“邀请函”、“拜访函”、“约稿函”、“征求意见函”等等。
二是“红头文件”形式,即选用“函”这一公文文种行文时,以正式红头文件格式标印。自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1989年3月1日《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9704—1988)标准试行后,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普遍采用公文格式标准中规定的公文格式要素来印制公文。每件公文中格式的三大部分(版头、主体、版记)较完整,各要素较齐全,如党的机关公文使用“函”这个法定文种行文时,版头一般都标印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括号内标注“函”字,如“××××××(函)”;发文字号三要素之一机关代码中都标识“函”字,如“×委函”、“×委办函”,“×政函”、“×政办函”等。唯一区别的是印制此类公文时,行政机关的公文版头统一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就全国而言,使用“函”文种行文时,公文格式逐步朝着统一、规范的方向迈进。
三是“信函式格式”的形式。1999年底,修订发布了新国标,新国标第11条第1款信函式格式中规定: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示页码。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发文字号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发文字号下空1行标识公文标题。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左边缘顶格标识。2000年1月1日起,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大量的公文使用此格式标印,有的党政机关也参照此格式标印公文。自此,国内出现了便函、函、信函三种不同公文格式的版本,原已趋向统一、规范的局面被打破。
1.2 产生的矛盾与问题
1.2.1“文件格式”与“信函式格式”的差异
一是公文格式要素上的差异。表现在构成要素上的不完整性,如:前者的公文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二字组成,后者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没有“文件”二字;前者版记部分标注印发机关名称及印发日期,后者版记部分不标识印发机关名称及印发日期。二是版式不同。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大小不一。前者的上白边为37mm,后者缩小为30mm;前者在发文机关标识下标印一条156mm的红色反线,后者在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及在距下页边20mm处分别标印上下两条长度为170mm的武文、文武线。三是格式要素标识的位置不一,如:通常行政机关印发的下行文、平行文,发文字号标识在发文机关标识的下方居中位置;印发的上行文,发文字号标注在红色反线的左上方位置,秘密等级、缓急时限依次标注在公文首页发文机关标识的右上角;而信函式格式的发文字号标注在上一条武文线右下方位置,秘密等级、缓急时限则依次标注在上一条武文线的左下方位置。
1.2.2使用同一文种印制公文时出现红头文件格式与信函式格式两种不同的公文格式的矛盾
众所周知,列入《条例》中的公文主要种类共有14种,列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公文主要种类共有13种。两个法规合计共有18种公文种类,其中可在新闻媒体、网页公布和在社会公共场所张贴的公文文种有“公报”、“公告”、“通告”和“会议纪要”及“命令(令)”这5种公文种类外,选用其他12种公文种类(决定、决议、请示、报告、批复、通知、通报、意见、议案、条例、规定、指示)行文时,都按正式的“红头文件”格式标印。而自2000年1月1日,信函式格式出现后,打破了这一格局,加剧了公文格式的混乱现象,出现了许许多多问题。
一是导致了“通知”与“函”不分、“请示”与“函”不分、“批复”与“函”不分、“意见”与“函”不分、“通报”与“函”不分、“报告”与“函”不分、“议案”与“函”不分等,同时也出现了“函代请示”、“函代批复”、“函代通知”、“函代意见”等的现象。二是出现大量使用同一文种而用两种不同公文格式印制公文的情况。全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的实际情况显见这一现象。例如:《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要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09〕75号)、《关于2009年5月份税收收入情况的通报》(闽政税函〔2009〕139号)、《关于对需调整有关地区省级人员出访计划的意见》(外外管函〔2009〕129号)、《关于8月1日“摩的”司机集体上访情况的报告》、《关于支持和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的批复》(文港澳台函〔2009〕2322号)、《关于提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草案)>的议案》(国函〔2009〕×号)皆用信函式格式来印制,甚至连任免令、嘉奖令亦用信函式格式印制,如:《关于晋升××同志海关副总监关衔的命令》(国函〔2003〕116号)、《关于给×××同志记一等功的命令》(国函〔2006〕35号);这种使用信函式格式来印制公文的做法还波及党的机关,例如:《关于表彰全国机要交通业务质量竞赛“十连冠”优胜单位的通报》(厅函〔2008〕18号)、《关于接待香港惠安同乡总会海西参访团的请示》(闽委统联函〔2009〕52号)等。以上选择“通知”、“通报”、“意见”、“报告”、“批复”、“议案”、“命令”、“请示”文种行文时使用信函式格式印制的公文,与所谓“红头文件”格式印制的公文的版面,差别很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大打折扣。
2 导致公文格式混乱局面的原因分析
2000年初信函式格式启用以来,导致了公文格式更加混乱、不统一的局面。主要原因如下。
2.1 尚未给“函”一个准确的定位,认识上的误区所致
《办法》第四章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2001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对“函的形式”作出解释,即“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以“函的形式”行文应注意选择使用与行文方向一致,与公文内容相符的文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在解释“信函格式”时指出:“信函式公文格式是针对非普发性公文所采用的一种格式,主要用于答复、解释或说明某种具体事项……这种在眉首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而不标识‘文件’二字的‘信函式’公文,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平行文或下行文……”国务院公报2008年第5号刊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中谈到控制文件规格时,要求“能以函的形式印发的,不以文件形式印发”。纵观上述条文释义,不但对“函的形式”的确切含义没有明示,而且对特定格式的适用范围和具体使用等有关问题未作明确说明,导致了对“函”的形式的理解上产生分歧,产生出“信函”是不是“函”,属不属于“红头文件”范畴;信函是不是正式行文,正式行文与非正式行文如何界定,若是非正式行文,它有无法定效力;具体事务、日常事务如何区分等许多问题和疑问。
一是从行文规则来看,行文时不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选用文种,而是按其内容的重要程度和是否普发来确定。
二是从行文方向看,“函的形式”主要用于平行文,有时也用于处理一般具体、日常事务的下行文;而“文件格式”主要用于普发性的下行文以及上行文。
三是从公文内容上看,以“函的形式”行文主要是用于非普发性行文,处理具体事项和日常事务的一般问题;而用“文件格式”行文涉及的都是法规性、政策性事项或者比较重要的事项。孰轻孰重如何区分、辨别。
四是从所用的文种看,“函”是现行党政机关一种常用的公文文种,而“信函”只是法定公文文种的一种载体。将“函”这个在《条例》、《办法》中列入常用或主要的文种游离于法定文种之外,成为非正式公文。正式公文与非正式公文凭什么界定。
五是从使用范围看,用信函式格式行文在各级行政机关和部门党的机关较为普遍,信函式格式区别于文件格式,那么信函是否属“红头文件”范畴。
2.2 以公文的发文字号中的“发文机关代字”来界定公文格式所致
分析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细则,不难看出,是以“发文机关代字”来区分公文格式要素的,如:“×发”、“×办发”的公文格式是按照“国标”中第5~9条规定的公文格式的要素标识的,而发文字号为“×函”、“×办函”的,则是按“国标”中第11条第1款“信函式格式”这一特定的公文格式来标识公文格式要素的。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合理,都值得商榷。
3 治理公文格式混乱局面的对策建议
全国三大机关(党、政、军)或是七大系统(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队、法院、检察院)的公文格式,主要有以下7种类型。
一是《条例》、《办法》等规定的公文格式。众所周知,发文机关标识(或称版头)套红标印这是“红头文件”的标志。《条例》、《办法》中规定的公文版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另一种是党的机关公文也可由发文机关全称加括弧标注文种组成。
二是“民用标准”(指新国标)与“军用标准”(指《军队机关公文格式》GJB 5100—2005)中共增加的5种特定公文格式,即:“民用标准”中的“信函式格式”、“命令(令)格式”、“会议纪要格式”和“军用标准”中的“印发、转发和批转的公文”、“代拟稿”、“会议纪要”3种特定公文格式。
三是简报式公文格式。如:党的机关印发时“×办通报”,国家行政机关印发的“内部情况通报”,纪委部门印发的“××××通报”。这些亦属“红头文件”范畴。
四是在新闻媒体上,互联网上发布或在社会上公共场所使用特殊纸张印制张贴的公文,如“公报”、“公告”、“通告”。
五是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格式。
六是建国以来在我国社会广泛使用的便函格式。
七是分别用4种不同颜色标印的所谓“红头文件”、“绿头文件”、“白头文件”、“黑头文件”,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大字居中套印的“红头文件”,包括用红色大字套印的“密码电报”报头(电报属文件范畴);2009年1月1日启用的用绿色大字套印的“内部明电”报头的“绿头文件”;还有各级党政机关频繁印发的“白头文件”,以及各级各类机关擅自印发或复制的“黑头文件”。
以上仅从公文的版头或首页版面来看,公文格式的混乱现象就不言而喻。这五花八门的各类公文格式,使“红头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严峻挑战,实有治理整顿之必要。
一是要统一。全国各级机关尤其是上级机关要根植一体化理念,要有与时俱进精神,强化统一性意识,不能对全国公文格式多样性视而不见,抱无所谓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公文格式的不统一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级各类机关制发的“红头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损害了机关的形象。特别要处理好特殊性与统一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在国标修订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一是目前的“民用标准”与“军用标准”并存实不可取,再也不能强调其他机关的特殊性又出现其他国标了,若政出多门,必然混乱局面依旧。二是各类机关制定了《条例》、《办法》、《规定》中关于公文格式的要素必须统一服从于“国标”,不能从某个机关局部需要来考虑问题,应该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三是作为国标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尤其是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往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名称都不合适,前者局限在机关,后者更局限在行政机关。国标的名称应为《国家公文格式》为宜,它能涵盖全国范围,即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同时,鉴于目前全国各类机关电报格式也不统一的现状,笔者认为,亦很有必要制定出台电报格式国家标准。
二是要规范。公文格式规范须靠国标来约束。首先,国标要严谨规范,对公文格式的每一要素,每一要素的标识位置、每一要素的字体字号等都要作出规范的定义和解释,如:对用少数民族语言印刷公文的排印格式作出具体规定说明(据了解,目前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印制此类公文时,排印体式有所不同);又如:对在新闻媒体或互联网上刊登或在社会上张贴的“公报”、“公告”、“通报”的公文格式作出具体规定说明;再如:对简报式、会议纪要式的公文格式各要素作出具体规定说明;同时对使用命令(令)这一文种制发的公文格式要素作出规定说明(据了解,目前在标印此类公文时,行政机关与军队机关标印的格式也有不少差别),等等。若国标不规范,表述不严谨、准确,将无所适从,难免为印制公文格式不规范留下空间,甚至将其视为不规范标印公文格式要素、公文格式混乱的理由。
三是要权威。公文格式是外在形式结构的组织与安排,是显示公文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标志。因此,修订颁发的公文格式国标要有权威。权威必须建立在制定的国标是合理和科学的基础之上。一是修订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必须遵循统一、规范的原则。二是加强调研。修订国标时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工作,不但要考虑上级机关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需求,更要通盘考虑省、市、县基层各级各类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修订;三是广泛听证,集思广益。“国标”这一规范性、专业性较强的文件在修订稿出来后,要进行广泛听证,甚至可以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等公开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的意见;亦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上下级机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公文学界、秘书学界、专家学者的意见,集思广益,使之符合我国国情,产生出一个既合理科学又便于操作的统一规范的国家公文格式标准。
篇4:2017公文标准格式范文
一、函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2、主送机关。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二、通知
通知是下行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安排的文种。通知讲究时效性,是告知立即办理、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通知。
(二)正文:㈠通知前言:即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例如“为了解决×××的问题,经×××批准,现将×××,具体规定通知如下。㈡通知主体:写出通知事项,分条列项,条目分明。
(三)结尾:三种写法:
1.意尽言止,不单写结束语。
2.在前言和主体之间,如未用“特作如下通知”作为过渡语,结尾可用“特此通知”结尾。
3.再次明确主题的段落描写。
三、报告
《报告》写作要点,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用的陈述性公文。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报告;报告前可加“紧急”。
(二)正文:㈠事由:直陈其事,把情况及前因、后果写清楚。㈡事项:写工作步骤、措施、效果。也可以写工作的意见、建议或应注意的问题。
(三)结尾:可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或“以上报告,请指示”等语。注意事项:概述事实,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实事求是,有针对性。
四、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
(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二)正文:㈠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㈡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三)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注意事项: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五、规定
规定是由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某一方面工作或行为做出具体规约的文件。
(一)标题:地域+内容+文件种类(规定、管理办法、细则、规则等)。
(二)正文:
1.正文的内容通过“条”的形式表述,按顺序依次排列。“条”是法规的基本单位。
2.“条”的内容较多时可分为“款”,“款”的内容较多时可分为“项”。
3.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条”上设“章”。
公文标题居中排一行或数行。公文标题用2号宋体。正文用3号仿宋。一般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用A4纸打印。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㈠”;第三层为“⒈”;第四层为“⑴”。成文时间用汉字,“零”可写为“○”,右空4个字。印章上不压正文,下压日期,“骑年盖月”。
所谓骑年就是盖章的时候,要盖在年份的上面,章子有1/3是在年份下面,就好像骑上去了一样,而同时,章子要把月份整个盖住,这就是盖月,主要是为了防止篡改公文日期。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18要
1.公文份号标注要规范。份号即公文印制的顺序号,涉密公文标注份号有利于加强公文的管理,便于掌握公文的去向。按照《条例》规定,公文份号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涉密文件可标虚位,一般标四至六位,如果是两位数的文件共20号,则从0001号开始编码,一直编排到0020号;如果是四位数的文件共2012号,则从000001号开始编码,一直编排到002012号。
2.密级和保密期限标注要规范。高标密级或低标密级都会给文件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不便,因此要本着实事求是、利于保密的原则,合理把握和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和保密期限都要标注在公文首页的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例如:秘密1年、机密3年、绝密长期。
3.紧急程度标注要规范。这是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公文的紧急程度要在公文首页左上角标注。不能将正常运行的公文随意标注为“急件”。现在有些部门上报的公文,不急的公文却标注了紧急程度,缓急程度标注过高,给上级领导机关增加了压力,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4.发文机关标志要规范。这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此类文件是机关或部门的大头文件,一般是指上报或下发的政策性文件;文件头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文号编在版头下方红线以下,一般用函类公文较多。要取消一些部门“发文机关名称加括号并标注文种”的文件标题格式,例如:××××厅(通知)、××××局(批复)等,统一采用发文机关全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发文机关规范化简称形式,再根据文件内容确定使用的文种。
5.发文字号标注要规范。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发文时,使用主办机关发文字号。现在一些部门发文时常出现以下问题:有的是发文机关代字概括不准确,要么机关代字太长,要么提炼概括不够准确;有的是发文字号标注不规范,要么年份标注不正确,如,将2013年标注为„13‟,要么应用六角括号标注的却使用方括号、圆括号、方头括号等,要么发文顺序号编虚位,如将“××ׄ2013‟9号”误写成“××ׄ2013‟009号”,要么年份前面加“字”、后面加“第”等,如将“××ׄ2013‟9号”误写成“×××字„2013‟第9号”;有的是发文字号的标注位臵错误,上行文的发文字号要么排在居中位臵,要么在左侧顶格书写,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
6.签发人标注要规范。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不同层次的文件签发人不同。如果是以市委文件形式上报省委的公文,签发人就是市委书记;如果是以市政府或省直部门文件上报省政府的公文,签发人就是市长或部门的一把手。现在经常出现签发人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是上报公文不标注签发人;有的是联合上报公文时只标注主办部门的负责人而不标注其他协办部门负责人;有的是签发人标注不规范,排列不整齐,签发人姓名不用楷体而使用黑体或者仿宋体等。
7.公文标题标注要规范。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不能缺项。公文标题要能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使用正确文种,做到准确、精练,通过标题使受文者及时了解文件的主旨和要义。标题中要尽量少用标点符号,除书名号、引号、括号之外,其他标点符号不能在标题中随意乱用。
在我们接触的公文中,标题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有的公文制发时不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如“关于××××××的通知”,省略了发文机关;有的重复使用介词结构“关于”,如“××市关于印发关于××××××规定的通知”等;有的重复使用公文文种,如“×××转发××部转发×××部印发关于××××××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有的文种使用不当,如“××厅关于××××××的请示报告”等,或在法定公文文种以外随意创造文种,如“××厅关于×××的建议”、“××厅关于×××的说明”、“××厅关于×××的对策”等;有的在标题中随便使用标点符号,如“××厅关于×××、及×××的通知”等;有的公文标题内容缺项不能准确概括反映公文内容,如“××市人民政府关于×××非法售油被焦点访谈曝光情况的报告”缺少“整改”二字,“××厅关于奶款拖欠问题的报告”缺少“及对策建议”。
8.主送机关标注要规范。主送机关就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在我们接触的公文中,主送机关标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违反《条例》行文规则的有关规定上:一是多头请示,如有的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同时报送“请示”,有的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请示时,其同一个文件又向多个上级机关报送却不注明分送情况,造成上级机关交叉批示,给公文办理带来极大不便。二是不按隶属关系行文,把不相隶属的两个上级机关并列随意主送,如省直某部门给省政府报送报告主送“省政府并国家×××部”。对待这样的上报公文,报告事项为主的上级机关用主送,报告事项为辅的上级机关则用抄送,不能把两个不相隶属的上级机关并列主送。三是违反党政分开的原则,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给省政府写请示,有的未经上级机关同意就给上级机关领导同志个人行文,还有的市政府或省直部门给省政府报送公文写“省政府并×××省长”。
9.正文表述要规范。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公文首页应当显示公文的正文。特别是有的联合行文公文标题很长,占据了公文首页的大部分篇幅,这样就要调整标题内容,必要时可以缩减标题字数,把公文首页留出一些空间来写正文内容,避免出现公文首页只有标题没有正文的情况。公文正文表述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上报的请示、报告类公文,“请示”要严格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则,一次请求上级机关给予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即可,不能在一个请示中向上级机关提出多个不相关联的事项;“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以报告情况、答复问题为主,严格与“请示”的内容分开。
二是下发的公文,要严格按照隶属关系行文,同级机关不能用通知、批复的文种向对方行文,除了上级机关授权外,不能向同级机关下发人事任免、编制批复、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通知或批复类公文。各级党政部门除其办公室外的内设处室不允许对外下达指令性公文,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都应自觉遵守。
三是部门会签未经协调一致不得各自单独行文,一个部门下发的公文其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职责,不经会签不能单独向本系统及下属单位下发;上报公文,其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职责,则必须与相关部门会签同意后方可向上级机关报送“请示”或“报告”,没有达成一致的内容不能写入“请示”或“报告”中。
10.附件说明表述要规范。附件说明是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在正文之下空一行左空两字位臵编排“附件”二字,后面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果有多个附件,则依次单独成行向下排列。无论是上报公文还是下发公文,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一是公文中带有附件,却漏标附件说明;二是附件说明标注不规范,如有的附件顺序号用汉字标注(应用阿拉伯数字),有的虽然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但后面用顿号分隔,有的附件名称后加句号(附件名称后面不加标点符号),有的附件名称较长转行后顶格排列(应与上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11.发文机关署名标注要规范。发文机关署名要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现在有些上报公文或下发公文没有按照《条例》要求标注发文机关署名,有的发文机关署名与发文机关标志、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不一致、不规范,有的只盖部门公章不署名,有的成文日期用汉字标注(应为阿拉伯数字)。如某厅上报公文的标题用全称,而发文机关署名却用简称;某局下发的文件标题是“关于××××××工作的通知”,署名却是某局办公室;还有的部门给下级单位下发通知,以部门名义发文,署名却是部门的某个业务处。上述这些机关署名不规范的问题,均应予以纠正。
12.成文日期标注要规范。公文的成文日期要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发文要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这里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没有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署名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在标题下方;二是有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署名的公文,标注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成文日期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标注,都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标注的年、月、日均用全称,年、月、日不编虚位,不简称。如“2012年8月6日”,不能写成“12年08月06日”。
13.印章加盖要规范。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各级机关在印章使用方面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用印位臵比较随意,不居中、不端正、不清楚、不规范;有的联合行文用印时,印章相交或相切;有的联合行文只盖主办部门的印章而不盖协办部门的印章;有的印章与发文机关标志不符。
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规定,对于加盖印章的公文,单一机关行文时,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臵,印章顶端应上距正文一行之内。联合行文时,应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臵,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
对于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两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两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使成文日期右空两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联合行文时,应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14.附注标注要规范。附注是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主要标注公文的传达范围或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一般加括号标注于成文日期左下方。上报公文必须标注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便于上级机关在办理该公文时与熟悉该公文的人员联系沟通,协调事项。
15.附件标注要规范。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要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16.抄送机关标注要规范。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抄送机关可以是上级、平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的排列顺序一般按机关性质和隶属关系确定。具体排列上,依照先上级机关、再平级机关、后下级机关的次序。抄送单位一般不写领导机关或部门负责同志个人。
17.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要规范。这里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制发公文的部门印发机关一般写其部门办公室,而不写其部门,如“×××厅办公室印”,印发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完整写明年、月、日,后面加“印发”二字。
篇5:公文格式范文国际大酒店
常德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常国际(2008)号
签发人:×××
常德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的请示
(正文,四号宋体)
二 00 八年×月×日
(二)平行文式样:
常德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常国际(2008)号
×××××××××××× ××××××××××××
(正文,四号宋体)
二 00 八年×月×日
(三)备忘录式样:
常德国际 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备
忘
录
MG(2008)号
主题:×××××××××××× 呈报:×××(职务)
抄送:××部、××部、××部......内容:
(正文,四号宋体)
二 00 八年×月×日 领导批示
部门意见
(正反面印刷)
常德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
重大事项审批报告书
事项范畴
事项主题
提出理由
提出部门意
见
事项内容:
(正文,四号宋体)
二 00 八年×月×日 总经理审批意见
财务部门意见
常德国际大酒店政策与程序文件格式
常德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
××××政策程序
文件号 ××-QP-00×
修订号
×
页
次 共×页
第×页
版本号
编写日期 20××—××—×× 批准人
1、目的 ××××××××××× 2、范围 ××××××××××× 3、定义 ××××××××××× 4、职责 4.1 总经理批准文件实施。
4.2 总经理办公室审核文件后呈送总经理签批。
4.3 ×××××××××× 5、工作程序 5.1 ××××××××××× 5.2 ××××××××××× 6、参考资料
××××××××××× 7、表格
××××××××××× 8、流程图
××××××××××× 9、附注(附件)
篇6:公文表彰决定的
表彰决定是机关团体用来肯定和鼓励受表彰者工作成就或业绩的一种行政公文,它对机关团体的工作具有引领、导向作用。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文表彰决定的范文,仅供参考。
公文表彰决定的范文一:
关于表彰20xx优秀集体、优秀党员及优秀个人的决定
各部室:
20xx年,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会议精神,按照州**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步伐,全力推动单位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目标考核任务。为表彰优秀,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全体职工工作干劲,经**党委及领导班子决定,授予工程部等5个集体为“优秀集体”、刘禹锡等21名同志为“优秀个人”、张明等7名同志为“优秀党员”称号,并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优秀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其他同志要向受表彰的同志学习,努力工作、创先争优,为推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文表彰决定的范文二:
关于表彰xx员工的决定
公司各部门:
xx员工在职期间,尽心尽力,虚心求教,业务能力突出,在新员工中为佼佼者。今xx独立接单,公司为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特奖励其500元。
公司希望,受表彰的优秀员工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取得的成绩当做新起点,把获得的荣誉当做前进动力,为公司发展做出新贡献。公司号召,全体员工要向先进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优秀品质,以“尽好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来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某某某有限公司
xx年x月x日
公文表彰决定的范文三:
关于对**同志通报表彰的决定
各科室、区队、施工单位:
**同志是我公司技术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同志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贯表现突出,他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谦虚好学,任劳任怨。他积极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在20xx年向市煤炭工业局填报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月报及年报中,做到了数据准确、填报及时,被评委市局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这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公司的骄傲。
鉴于**同志一贯默默无闻、勤恳努力的工作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为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褒扬先进典型事迹,倡导务实干事新风,经**煤业矿委会研究,决定对**同志在全公司予以通报表扬、奖励现金500元的表彰,以资鼓励。
希望**煤业全体员工要以**同志为榜样,树立大局观念,学习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出色地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奉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同时,我公司要不断树立好的新的典型,号召全员积极投身于“学技术、练技能、强素质、赶先进”的热潮中去,形成争先创优、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鼓励涌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为我公司打造文明化的新型矿井创优发展环境,锻造一支劳动技能一流、工作业绩一流、团结协作一流的**煤业团队,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煤业做大做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此决定
**煤业有限公司
篇7:电子公文的格式设置
一、公文格式规定
各级各类机关公文格式规定不尽相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后简称《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本文以《格式》规定为准。
1、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格式》第5节规定: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2、排版规格
《格式》第7节规定:正文用3号仿宋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3、字号字体
《格式》第8节规定各要素标识的字号字体如下:
字号:公文标题用2号字,发文机关标识以醒目美观原则酌定,其余各要素全部用3号字体。
字体: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用黑体;签发人用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楷体字;“主题词”用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词目用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主送机关、附件标识、抄送和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一律使用仿宋字。
4、页码
《格式》第9节规定: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离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5、表格
《格式》第10节规定:公文如需附表,对横排A4纸型表格,应将页码放在横表的左侧,单页码置于表的左下角,双页码置于表的左上角,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
公文如需附A3纸型表格,且当最后一页为A3纸型表格时,封三、封四(可放分送,不放页码)就为空白,将A3纸型表格贴在封三前,不应贴在文件最后一页(封四)上。
6、版记
《格式》第8.3.5节规定: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二、Word文档格式电子公文
MS Word作为微软办公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是公文处理中被广泛应用。用WORD处理公文时,重点要注意以下参数设置:
1、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关系到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页面行数、页码位置。一般情况下,纸张应选A4型纸纵向排列,页边距应设置为: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版式设置:页脚设置为2.7厘米。文档网格设置:每页22行。因特殊原因需横排时,页边距应设置为:左3.5厘米、右3.7厘米、上2.8厘米,下2.6厘米。此设置不是Word文档默认参数,经常使用公Word文档处理公文的用户,可以将参数此设为默认值。
2、字号字体设置
《格式》花了大量篇幅规定公文字号字体设置。在具体应用中,由于仿宋体和三号字用得最普通,可以先将通篇设置为三号仿宋体(可设置为默认值),再将标题设置为二号小标宋体,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用黑体;签发人用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楷体字;“主题词”用黑体字,主题词词目用小标宋体字。
3、段落设置
若页面设置为每页22行,段落可选择默认设置。
4、表格
表格名称应在表格最前面。内容较多的表格中,可以灵活选择小字号宋体(选择宋体以外其它小号字体,可能会因公文印刷效果不佳影响阅读)。表格跨页时,单元格不能跨页,标题行必须重复显示。表格部分段落的设置,必须取消默认的“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选项。
5、页码
在Word格式公文中插入页码时,页码位置选择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为外侧,数字格式为阿拉伯数字。插入页码后,为了达到“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的效果,在数码前后分别插入两根“—”字线,再将外侧“—”字线设置为白色。最后将数码和一字线设置为4号字。如无特殊情况,正文与附件页码应连续编排。
三、Excel表格
当公文中附表内容较多时,使用Excel表格比Word表格要方便得多。
1、字号字体设置
通常情况下,由于表格内容较多,表格中一般不采用3号仿宋字体。同时,为了保证印刷效果,通常使用较小字号的宋体字。除了表格名称需要按公文要求设置2号(22磅)小标宋字体、附件标识及序号要求设置为3号(16磅)仿宋外,表格内容可以一律选择4号(12磅)宋体(默认字号字体)。内容较多时,可以通过页面设置中的“缩放比例”选项来调整。如果通过字体调整,操作会比较复杂。
2、表格行高和列宽设置
根据表格内容多少,按照整洁、美观原则,合理设置各行行高和各列列宽。表格内容较多时,要尽量压缩行高或列宽。
3、单元格设置
根据内容需要设置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方式。合并单元格时,一定不能跨页合并,以保证每页表格的相对完整性。
4、页面设置
(1)页面
普通表格A4应选A4型纸纵向排列,内容较多时,可选择横向排列或A3幅面,缩放比例可根据表格内容多少灵活掌握,但主体文字缩放后不得大于3号字。
(2)页边距
A4型纸纵向排列时,页边距应设置为:上3.7、下3.5、左2.8,右2.6,页脚2.7。需横排时,页边距设置为:左3.5、右3.7、上2.8,下2.6,页脚1.8。页边距允许适当调整,但页各边距均不得小于2.0。
(3)页眉与页脚
A4纵向排列且表格内容不超过1页时,可以通过“页眉/页脚”设置页码。页脚样式设为“—&[页码]—”,4号宋体。位置:单页码居右且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且左空一字。
如果表格横向排列、大幅面或者页数超过1页,要用Excel表格排出规范页码格式,就比较困难了,建议先将表格内容及其它参数校对无误后,再转换成PDF格式公文,最后在PDF格式文档中设置页码。(参考本文第4节。)
附件中的表格页码应与公文正文连续编排。工作簿中有多个表格时,在第一个工作表设置正确的“起始页码”值,其他工作表“起始页码”项输入“自动”(默认值)。打印时,打印全部工作簿中的指定页码即可。
(4)工作表
表格内容较多、须多页打印时,每份表格首页首行需要居左标注“附件”及序号(多个附件时标序号),首页第二行需居中显示表格名称,续表每页必须选择顶端标题行或左端标题列(行列参数)。
一份文件有多个Excel表格附件时,可以做成一个Excel工作簿,只需在每个工作表中标明附件标识。
四、PDF文档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便携式文档格式),是由Adobe Systems用于文件交换所发展出的文件格式,已成为ISO32000国际标准,优点在于跨平台、能保留文件原有格式、开放标准,在电子公文和其它文档中被广泛使用。
1、PDF文档的合并
一份电子公文,可能由正文和多个附件组成。如果正文及附件采用多种不同文档格式,在公文传递过程中,用户需要安装多个应用程序。在用Word、Excel及其它专业图表软件阅读过程中,很可能由于阅读者误操作造成公文内容发生改变,也可能由于软件版本不同误码显示等问题,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定稿的电子公文统一转换成PDF格式文档,再用Adobe Acrobat将多个文档合并成一个PDF格式文档。这样,既方便阅读,又保留了文件原有格式。
2、页码
用Adobe Acrobat 7.0及以上版本可以非常方便地设置页码。设置页码前,需要先将需设置页码A4横排页面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通过添加文档页脚方式设置页码。设置页码时,要按奇数页添加右侧页脚文本、偶数页添加左侧页脚文本分两次进行。插入页码后,在数码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页码字体为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字号为12磅(4号字)。页边距:左3.1cm,右3.1cm,下3.1cm。设置完成后,最后将A4型纸横排页面顺时针旋转90度,还原到横排状态。
3、书签
在公文内容较多时,为公文添加书签,可以方便阅读。
4、安全设置
为了防止PDF格式电子公文文档被修改或伪造,可以使用口令安全、证书安全等方式对文档安全性属性进行设置。
五、结束语
成都铁路局经过多年实践,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与公文格式规定相结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效确保电子公文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相关要求,大力推动了办公信息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由小编深情张扬整理的文章公文决定的格式范文(通用7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