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修养(通用8篇)
篇1: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修养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学生培养个人礼仪修养迫不及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如何培养个人礼仪修养文章内容。
大学生培养个人礼仪修养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修养,争做“四有”新人
学习礼仪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的品质。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礼仪修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礼仪,才能让其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气质。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但实际平时也有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的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的培养,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地方、很多细节做的还不够好。只有人人注重礼仪修养,了解它的重要性,让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充满魅力,才会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境界。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那个当你有了良好的内在修养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到这一步你都只是在纸上谈兵,要是脱离了与人的交往沟通礼仪就是空谈,要把所知道的理论储备运用到生活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培养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荀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名言直接的彰显了“礼”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首先它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它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篇2: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修养
学习礼仪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的品质。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礼仪修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礼仪,才能让其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气质。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但实际平时也有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的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的培养,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地方、很多细节做的还不够好。只有人人注重礼仪修养,了解它的重要性,让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充满魅力,才会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境界。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那个当你有了良好的内在修养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到这一步你都只是在纸上谈兵,要是脱离了与人的交往沟通礼仪就是空谈,要把所知道的理论储备运用到生活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培养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荀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名言直接的彰显了“礼”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篇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一、勤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 离不开丰富的积累。这里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情感积累。
语言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 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 要有意识的积累, 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的积累。
生活积累。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 正如倒影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 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
情感积累。语文素养, 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伴随知识的学习, 方法的掌握, 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 并随着发展。情感, 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 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 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 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陶行知说:“千教教人求真, 千学学做真人”,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真人, 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 既要指导学生做到表达语言流畅, 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 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情真始能意切, 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 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纷繁生活。
事实告诉我们, 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 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 写海能意溢于海, 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完成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情感积累需要依赖两条: (1) 深入生活, 心入生活, 是为开源; (2) 阅读, 广泛读书, 是为引流;两者结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走万里路, 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 写作就愈有基础, 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了。
二、善创新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逆向思维法。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 一反传统看法, 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长期以来, 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 (即一种定式) 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思想僵化, 不敢创新, 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新课标强调, 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说, 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一定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贯彻的:
首先通过课文训练。例如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提问“最严厉的‘三昧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 不值得歌颂, 应该批判。这里, 我就让学生阅读“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 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段话是褒不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是赞扬杨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 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 例如‘有戒尺不常用’, 这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 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 纷纷举手, 要求发言。如此一来, 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其次, 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 我要求学生把皇帝的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 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发生了逆向思维, 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 痛定思痛, 励精治国, 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 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指导学生会在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 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 “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
在命题作文中, 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滥竽充数》, 从结果人手, 可以谈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而贻笑天下;从原因入手, 则可以谈齐宣王搞大锅饭, 未建立严格的人才考核制度。
发散思维训练。多向思维方法,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 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 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 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 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 有人看出了对称图形独到的美……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 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 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 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 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 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 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自己的眼睛, 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 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
篇4:加强礼仪修养,培养优秀员工
有一家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协议,第二天就要签字了。可是,当这个厂的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的时候,车间里有一位员工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让外商彻夜难眠,他让翻译给那位厂长送去一封信:“恕我直言,一个员工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吹”了。礼仪是表现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对于企业来说,礼仪是表现企业对客户人性化的服务和关爱的重要途径。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同时。一个公司职员是否讲究礼仪,也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因此,学习礼仪知识、应用礼仪知识是每一个公司职员的必修课程。而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要求公司员工应该遵守基本礼仪规范。
一、职员必须仪表端庄、整洁
1、头发:职员头发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男性职员头发不宜太长。
2、指甲: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女性职员涂指甲油要尽量用淡色。
3、胡子:胡子不能太长,应经常修剪。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的食品。
5、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能浓妆艳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二、工作场所的服装应清洁、方便,不追求修饰
1、衬衫: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2、领带:外出前或要在众人面前出现时,应配戴领带,并注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弛。
3、鞋子应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
4、女性职员要保持服装淡雅得体,不得过分华丽。
5、职员工作时不宜穿大衣或过分臃肿的服装。
三、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挺直,胸膛自然,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会见客户或出席仪式站立场合,或在长辈、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3、公司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4、握手时用普通站姿,并目视对方眼睛。握手时脊背要挺直,不弯腰低头,要大方热情,不卑不亢。伸手时同性间应先向地位低或年纪轻的,异性间应先向男方伸手。
5、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也要看住机会。而且要说:“对不起,打断您们的谈话了。”
6、递交物件时,如递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对着对方的方向递上去。如是钢笔,要把笔尖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着;至于刀子或剪刀等利器,应把刀尖向着自己。
7、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在通道、走廊里遇到上司或客户要礼让。不能抢行。
四、正确使用公司的物品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公司的物品不能胡乱对待,挪为私用。
2、及时清理、整理账簿和文件,对墨水瓶、印章盒等盖子使用后及时关闭。
3、借用他人或公司的东西,使用后及时送还或归放原处。
4、工作台上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5、公司内以职务称呼上司。同事、客户间以先生、小姐等相称。
6、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等。
五、正确、迅速,谨慎地打、接电话
1、电话来时,听到铃响,应在第二声铃响前取下话筒。通话时先问候。并自报公司、部门。对方讲述时要留心听,并记下要点。未听清时,及时告诉对方,结束时礼貌道别,待对方切断电话,自己再放话筒。
2、通话简明扼要,不得在电话中聊天。
3、对不指名的电话,判断自己不能处理时,可坦白告诉对方,并马上将电话交给能够处理的人。在转交前,应先把对方所谈内容简明扼要告诉接收人。
篇5: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修养
一、命题的由来和调查的基本情况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有史以来一致公认的中华美德,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润滑剂。礼仪修养可以衡量人的气质、文化、知识水准、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于是我们开展了这次对大学生礼仪行为和礼仪知识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芜湖市各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本科、专科、高职等各类高等学校7所,近60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 500份,收回问卷1 483份,回收率达98.87%。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高校本科专科高职师范类型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合计性别男女25022452.7447.2617312258.6441.3627530947.0952.91725855.3844.62770713城镇农村11635824.4775.5310618935.9364.0717540929.9770.03646649.2350.77461来1 022自合计474 31.96 295 19.89 584 39.38 130 8.77 1 48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占31.96%,高职高专学生有879人,占59.27%,师范类人数较少,仅占8.77%。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基本持平,分别是51.92%和48.08%。从生源的城乡结构看,各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因此我们调查了1 022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整个调查人数的68.91%;城填学生为461人,占31.09%。调查的基本情况结构与各高校学生基本情况特点相吻合,符合实际。因此调查的样本具有普遍意义,能够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较好效果。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70·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非常少,有了解的也十分肤浅,只停留在表面和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更有甚者认为礼仪没什么可学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不屑一顾。同时,他们对目前大学生的礼仪现状也不够满意,平时对自己的礼仪要求也不够严格,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讲究起礼仪来又觉得很拘束很做作。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表2大学生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现状高校类型本科高专高职师范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礼仪知识掌握程度完全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没听说过3611922959317.5925.1148.3112.456.***.8530.8549.155.423.73253***.3229.2811.649.256.511668356512.3152.3126.924.623.***522.7230.283
2.179.105.73言行举止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1632269118393.386.7556.7524.898.237716379392.372.3755.2526.7913.***4.971.7150.0023.2920.03277830131.545.3860.0023.0810.***3.643.7854.082
4.4814.02平时对自己的礼仪要求注重礼仪不注重礼仪无所谓视情况而定29275129561.6015.832.5320.04***.3216.273.7320.68355981911260.7916.783.2519.***.4616.924.6220.***.5516.393.2419.82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完全了解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2.72%。另据采访调查得知,在这些完全了解礼仪知识的人群中,对礼仪知识也只是限于一些常规的礼貌、礼节,系统的礼仪知识仍然相当缺乏。有14.83%的同学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礼仪知识,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大学生对他们自己当前的言行举止及其礼仪修养也是不满意的。从调查资料中得知,只有7.42%的同学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非常满意和满意,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却占到38.50%,其实有很多大学生平时很注重对自己的礼仪要求,这在调查结果中占了60.55%,还有19.82%的同学视情况而定,不注重和无所谓的占19.63%,说明大学生们对自己礼仪修养还是有要求的,但不能以一种行为习惯来面对广大民众,没有习惯成自然。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同学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高于本科类院校,有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将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作为一种职业素养的必备条件,不仅要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进行专门训练。本科院校在这方面意识比较淡簿,这可能与学校性质有很大关系。但从言行举止满意程度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率不如本科院校,这与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从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礼仪修养在现代社会的实际意义,懂得提高礼仪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向一个更高层次提升的有效途径。他们希望系统学习礼仪知识,渴望能有礼仪修养方面的专门训练,很想让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与众不同,能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和气质。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资料见表3和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非常希望学习礼仪知识,认为学习礼仪知识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人数达到1 227人,占82.74%,比重相当高,认为无所谓的只有77人,占5.19%。从两个层次的学生认识态度看,与总体情况基本相同,即大多数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学习礼仪知识,无所谓的很少。相比较起来,高职高专学生的态度比本科院
2007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1 Mar.,2007第6卷总第21期Journal of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6 General No.21·71·校学生的态度更积极一点。表3大学生对学习礼仪知识的态度本科(含师范)高职高专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很有必要有必要一般无所谓57400109389.4466.2318.056.28204566703923.2164.397.964.***.6065.1412.075.19合计604 100.00 879 100.00 1 483 100.00表4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和内容高校类型本科高专高职师范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学习礼仪知识途径阅读书籍学校开设课程实践中学其它方式792291145216.6748.3124.0510.972715968419.1553.8923.0613.***.7545.031
7.47***611.5456.9226.924.***6.7248.8921.5112.88最想接受的礼仪教育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行为规范与人交往专业礼仪4***.6518.7818.3544.519.7***519.6615.9312.5436.61***42399218.4912.1612.6740.92***32224.626.1511.5440.7716.922392***16.1214.5014.3641.2013.82对于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近半数同学希望通过学校开设课程来系统学习,这一点在各层次、各类院校中也达到一致共识。想通过实践来学习的人占21.51%,通过其他方式和阅读书籍来获取礼仪知识的,在调查人数中分别占12.88%和16.72%。师范类院校有56.92%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开设课程来系统学习礼仪知识,这与教师这个职业对人才的特殊素质要求有密切关系。在最想接受的礼仪教育项目中,大学生普遍想接受的是与人交往的理论和技巧的培养和教育,该项需求占调查项目的41.2%;其次是仪容仪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各类高校的同学对礼仪知识接受程度,除与人交往这项指标与总体基本一致外,其余有些差异,本科类院校对语言表达礼仪比较关注,需求较强烈。师范类院校对仪容仪表、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仪容仪表和语言表达礼仪都比较关注,需求比较强烈。调查结果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行为规范这个指标,从调查结果看无论是总体情况还是各级各类院校具体情况,基本上对知识的需求程度均不如其他几项,通过采访调查得知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不够重视,总认为是小事情,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张扬个性,让自己的行为有个性,另类一点是展示个性的体现,无需重点关注。大学校园里出现不文明、不健康行为,大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映呢?平时与人交往的意愿是什么呢?更愿意或更注重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呢?有关这些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5。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对一些不良行为的反映是强烈的,表示厌恶的占绝大多数,在调查人数中占68.65%。有的同学不仅对不良行为表示厌恶,而且能及时制止,遗憾的是此类人不多,所占比重只有9.31%,但大多数同学在表示厌恶的同时能告诫自己不要这样,经常以人为镜来告诫自己,完善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提高。从两个不同层次的院校大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反映来看,本科生的自律优于高职高专学生。调查指标前两项的比重分别为74.34%和64.72%,相差近10个百分点。大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方面,与素质高、注2007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72·重礼仪的人交往意愿非常明显,在调查对象中有82.60%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与这类人交往。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占9.58%。为什么不愿意与这类人交往,通过采访调查得知,他们认为与这类人交往受拘束,不自由,有的甚至看不惯,认为他们的言行有些做作。从横向比较来看,本科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含蓄一些,更理性化一些,而高职高专学生更直白一些,更感性化一些,本科院校学生非常愿意与这类人交往的比重为28.15%,表示愿意、不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7.12%和0.83%。高职高专学生非常愿意与这类人交往的比重为46.64%,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重分别为34.13%和8.65%。表5大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反映及与人交往意愿高校类型本科(含师范)高职高专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对不良行为的反映非常厌恶并制止厌恶并告诫自己不舒服但很快忘记正常现象,习惯了48401102537.9566.3916.898.77904792258510.2354.4925.619.67***89.3159.3422.049.31与素质高,注重礼仪的人交往意愿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无所谓***28.1557.1211.750.832.***6.6434.135.128.655.***39.1143.497.825.464.1
2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及相关的基本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一)礼仪知识的缺乏和提高礼仪修养的意识不强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我们国家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关。礼仪修养严格来讲应该是从小培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专长的培养,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道德教育。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长们就众星捧月,百依百顺,其他方面的缺失都无所谓,不在乎,这必然导致有些孩子心理不健全。有些成绩好的同学专横跋扈,骄傲任性;学习不好的同学平时不受重视,自卑、压抑、懒散、不思进取。这种对教育的曲解,这种只治标不治本的教育理念,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后果。回顾一下我国的教育历程,从小学到大学,就没有把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来训练。这当然有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但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再不重视这样的问题,再不亡羊补牢,那是很让人担忧的事情啊。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压根就没有提高礼仪修养的意识,认为这是小事情,没关系。
(二)各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存在差异,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不如高职和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学生完全了解礼仪知识的在调查人数中分别占7.59%和10.85%,而高职和师范类院校学生完全了解的分别占43.32%和12.31%。这主要是因为各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存在差异。本科和专科院校的教育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论知识的研究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但高职和师范类院校就不同了,尤其是高职类院校,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将面临的未来职业需要上,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误区,造成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也不能取得实效。这也是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一些活动,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项专长,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促使其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
·73·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建设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弊端,再加上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使很多人变得非常现实,显性利益驱使人更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对礼仪修养这样的隐性利益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人们对礼仪修养不屑一顾,有的甚至讥笑、讽刺挖苦。再加上历史遗留的一些政治经济理念的影响,使得讲究礼仪修养、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四)就业压力,动摇了一些大学生成人成才意志,阻碍了礼仪修养培养教育的推进当前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有些抬头,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社会上有“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虽有些消极,但能说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环境、就业岗位不容乐观。这种就业压力导致有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成为不好好学习,不思进取,对什么都没兴趣的理由。因此有的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想普及礼仪知识的教育和训练非常困难。除一些特殊专业外,一般开设此课程或有关礼仪行为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当然这里也存在教学方法改进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男生对此更没兴趣。
四、礼仪修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我们认为加强礼仪修养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办法如下:
(一)礼仪修养教育从儿童抓起,进课堂、进课本礼仪从“礼学”的角度理解,其涵盖面很广,包括社会规范、文化制度、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等等。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因为礼仪修养从某一侧面分析就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就必须是良好的,那么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逐步培养、熏陶、修炼而成的。所以一个高明的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把良好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曾经有位成功人士在与大学生对话时,当问及其成功的原因时,他回答是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有了良好习惯,实际就是人的基本素质有了扎实的基础,人的本质有了良好的定位,成人成才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可靠保证,就像医生治病,不是治标而是治本,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很多都会迎刃而解。另外,孩子上小学时,就要让他们学点孔孟之道,学点三字经、道德经,女孩子还要学点女儿经,我认为这对于培养教育孩子礼仪修养和高尚道德品质都是有好处的。在小学课本中、课堂上要让小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开始学习、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一个十分必要的举措。
(二)高等教育要加大专项礼仪、专业礼仪学习和培训的力度各高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并落在实处,礼仪修养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可结合社会需要、未来岗位和学生自身特点,主要是对一些专项礼仪和专业礼仪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大学生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要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需要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训练。大学生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那就要进行语言表达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专门训练。现在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有的甚至在网上从事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活动。同时,网络陷阱、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这就是网络礼仪失缺的一个有力证明。网络礼仪是礼仪知识中新的内容,是科技发达的产物。大学生必须要懂得网络礼仪,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形象,同时还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国际影响。因此各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基础课程教育中,要开设礼仪修养教育课,至少要以讲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礼仪知识教育和礼仪行为的培训。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将礼仪修养的培训学习作为必修课,并占一定的教学时间,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以礼仪修养的学习和培养为切入点,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2007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74·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此,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创造性地开展,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大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礼仪修养的教育、训练,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也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个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人在大学时代体魄成长基本定型,但思想不稳定,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不成熟,面临成人、成才的最后定位,因此可塑性很强,把礼仪修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成型,行为成熟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素质高的大学生的重要环节。应该说作为大学生是有知识的,但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有品位。所以说大学生仅仅有知识是很不够的,要让他们有文化、有品位。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是看他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通过礼仪修养的教育,让大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转化成素质、修养,在实践中再外化出来,形成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气质。
(四)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难”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再难也不至于造成很多大学生失业。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有些大学生摆不正自己位置,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有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太陈旧,仍然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就业市场自己不主动,等的思想严重;有的大学生过分强调岗位的对口、职业的对口;有的大学生面对人才市场的招聘,由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限制屡聘屡败,挫伤了积极性。高校有指导大学生正确就业、择业、创业的义务。目前每个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就业指导办公室,一方面指导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就业。但仅仅依靠这一个机构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因此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还是一个思想问题,一个人的礼仪修养问题,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学习阶段,一方面要考虑怎样把知识、技能学好、学活;另一方面要在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下功夫。不要那么现实,不要对以后的就业考虑太多,更不能因就业问题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相信只要自身素质提高了,知识、文化齐备了,不仅就业不成问题,而且还可以找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职业。
篇6:如何加强个人礼仪修养
如果说,个人礼仪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话,那么个人礼仪修养的提高则关键在于自己。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
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
今天,强调个人礼仪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表现在:
首先,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所共知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
争当“名牌”人,强调“外包装”者有之;注重“脸蛋靓”、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这些均不足以使人发生美的质变。
费时费力费钱财之后,不仍有不少人依然是“败絮其中”吗?我们认为,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的人才称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社会时更具勇气,更有信心,进而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其次,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人称个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天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
人际交往,贵在有礼。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第三,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
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篇7:如何提升教师礼仪修养
孔子曾经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实际讲的就是教师礼仪。而教师的传道、授业就是从“为人师表”开始的,所以要当好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学好教师礼仪,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教师礼仪也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教师与社会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自身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礼仪形象的有机结合,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才会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得益彰。
今年暑假,我读了《如何提升教师礼仪修养》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将教师的修养、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装饰、教师的仪表、课堂礼仪、校园礼仪、办公室礼仪、师生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介绍,使我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掌握和享受由智慧、文化、艺术组合成的高级营养套餐,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巨大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合群,则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而超时髦,裸露背心,描眉画眼,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为我们是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修养相一致。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愉快教育法”、“美育教育法”、“创造能力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合作学习探索法”等,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好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学生相信的,自己必须坚信不移;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在学生不在时也必须做到。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一颗爱生之心。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学生,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化学生,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理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其次,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不轻视“学困生”,一视同仁,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爱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切不可有“烦、难、厌”的情绪,一定要丹心一片,与学生心心相印。我觉得教师应象一只通体透亮的蜡烛,燃烧自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再次教师要注重社交礼仪。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与社会多层面的人士打交道,如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所以需要懂得基本的社会交往礼仪,如“称呼礼仪”、“问候致意礼仪”、“握手礼仪”、“登门造访礼仪”和“接待来访礼仪”等,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当然完整的教师形象,既包括一个人外在的气质、服饰、言谈举止,更重要的反映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即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业务修养,审美素质等,是表里统一的结果。“为人之道,首乃养德”一个没有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的人,将会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而有害于他人和集体,有害于社会的人。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人们普遍地把道德品质看作是决定人的人格的首要条件,把道德完美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无意识的模仿、效法之中逐步形成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提高我们的礼仪修养。
第一、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吸收外来的友益的礼仪经验
加强教师礼仪修养,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礼仪历史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新时期教师加强礼仪修养的重要参考。此外,当前社会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礼仪经验,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礼仪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国际交往。当今,教师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第二、教师要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的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的形象。同样,学习礼仪,也应时时处处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缺点,不断总结,提高自我。
第三、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时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操作。修养既要修养,又要培养,离开了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教师礼仪修养时,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这样持之以恒,教师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的不良习惯,真正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
第四、教师还要通过“自省”的方式提高自身修养
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不许注意反躬自省。教师在日常要严于剖析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刻对自己的品性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自己无法看到的短处,则需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与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而后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教师可经常对自己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教学表现、师生相处表现进行及时反思,从而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修正。通过这种时时反省来严于律己,获得教师道德修养的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师德境界。
多少年来教师被喻之为“蜡烛”,整年整月穿梭在学校和家庭;教室和办公室之间,时时被学生和作业本包围.繁忙的工作常常让教师没有时间关注自己,包括自己的容颜,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学业,自己的修养.每天关注的只是孩子们的进步,自己却真的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的同时变得越来越短了.读了《如何提升教师礼仪修养》这本书,使我感到学习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风度,比学业的进修也许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不断与人交流交往的工作,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与校长.如果不懂文明礼仪,周围的人很难接受你,承认你.我们平时也曾注意到,一个学生关注老师的气质风度,行为仪表根本胜过关注老师的文凭;一个家长对一个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时候只来自一两次谈话和交往.作为教师的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工作有多么重大的影响.漂亮的容颜,谈吐不凡的仪表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教师的礼仪风貌就像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学生会看到美与丑,会随着竞争任务的快乐而快乐.有了教师这面镜子,再加上对学生礼仪风范的养成,我相信师生的文明礼仪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篇8:体育礼仪修养培养途径浅谈
关键词:礼仪修养,职业道德,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的现状
所谓体育教师礼仪修养:“是指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当前社会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 多数体育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在一些体育教师当中, 仍然经常发生损害体育教师职业形象、背离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 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 涂指甲油, 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 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 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等等。有的体育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 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造成一些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 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 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修养教育。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 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 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 长期以来, 毕业生对口分配, 使体育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仍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许多不愿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人不得不做体育教师, 而许多有志于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人却难以加入体育教师队伍, 我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从事自己的职业, 我们难以想象他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难以想象他会注重对自身所从事事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 这就决定了很多在职体育教师, 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在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 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 轻教学技能技法和体育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实效大打折扣。主观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礼仪乃小事小节, 无足轻重, 不懂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与与所从事职业特点的关系, 没有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现代交往强调以对方为中心, 体育教师应根据社会期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塑造自我形象, 而不是仅凭个人的主观爱好和以往习惯固执己见, 我行我素。
二、在学校内进行礼仪修养教育的途径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 一定的教育行为是受制于相应的教育思想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剖析自己的教学, 明辩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 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 而且还应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形态、文明规范的体育礼仪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1、更新观念
当前,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刻不容缓, 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礼仪实践操作性强、教育内涵丰富的特点, 结合体育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身体活动之中, 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 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其文明的社会行为;另外还需积极引导, 充分挖掘体育礼仪中丰富的竞技体育礼仪教育因素, 通过竞技体育礼仪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 从而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 塑造出良好的体育礼仪风范, 出众的形象风采, 使学生既具有自尊、尊人之本, 更具有立足、立业之源。
2、加强教师礼仪修养
加强竞技体育礼仪教育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礼德修养水平, 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 做到言传身教, 让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 得到熏陶和滋养。
此外,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 有目的、有系统地将竞技体育礼仪教育贯穿到每一堂教学活动中。因此, 教师首先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环节,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和生机。其次, 要积极开展多彩的体育礼仪活动, 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
1、在集合、队列训练过程中进行礼仪修养教育
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 集合、学生练习、分组竞赛等都离不开队列队形, 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在整队和调动队伍时, 教育学生集队时不讲话、不推挡、碰撞, 调动队伍时各行其道, 相互避让, 互相尊重、礼貌互让, 互相帮助。在此过程中对符合要求的给予表扬鼓励, 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指正。同时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 比一比哪组队伍最有序, 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在收发体育器材过程中进行文明修养教育
体育课堂上收、发器材是常有的事。而在这一环节中, 如果组织不好, 学生很容易出现你争我抢、你推我攘的局面。因此在发放体育器材之前, 应对学生进行有关文明礼仪的教育, 如教育学生不争抢、守纪律、讲秩序等, 引导学生形成守纪有序的优良作风。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时, 首先应组织学生排好队伍, 由小组长依次发放或从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去拿取器材, 练习完毕, 主动收拾整理好器材, 并有序合理摆放。如在跳绳练习课上, 首先应组织学生有序的领取跳绳, 在进行跳绳练习结束后, 应要求学生将跳绳折叠捆绑好并有序的放进筐里,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自身修养, 更有利于下一次课的顺利进行。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文明修养教育
组织游戏竞赛时, 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和体谅竞争对手。在开展游戏比赛过程中, 有的学生为获取胜利而违反比赛规则, 这时教师应做出公正的判决, 以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习惯。例如在穿越障碍物跑的游戏中, 有一同学违反规则没有穿越障碍物, 直接跑过终点, 以图取得胜利。此时教师应果断地做出判决, 该小组因犯规而取消比赛成绩, 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破坏规则是不尊重对手的表现, 不会得到老师和大多数人的认可, 从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通过公平的竞争而取得胜利的意义。
4、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同一班级,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 因而运动能力也各有不同。体育教师如果做出恰当的引导, 将会收到更好教学的效果。如孩子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因为能力和个体的差异, 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难易程度, 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请教、共同学习。让他们明白“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道理。告诉他们要胜不骄, 败不馁, 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和主动向别人请教。如在一次跳绳练习课中, 有一学生A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并取笑在他旁边不会跳的同学B, 令同学B很尴尬。这时及时对学生A进行了教育, 并安排学生A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同学B, 让他去当一回老师。最后两人一教一练, 使同学B很快就学会了跳绳这个项目, 两人还成了好朋友。这样不但和谐了人际关系, 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论文为张家口教育学院校级课题《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由小编行凶整理的文章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修养(通用8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