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网络科技锦书难托。莫、莫、莫!

首页 > 锦绣文章 / 正文

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精选6篇)

2024-12-08 23:46:21 锦绣文章
文章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精选6篇)由网友梦里水乡投稿,希望给你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当然本站还有更多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精选6篇)相关模板与范例供你参考借鉴。

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精选6篇)

篇1: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

Unit 2 Food, glorious food!

I.II.Time Allotment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1.Develop the Ss’ awareness of involving of talking about Western-style cuisine and their table manners;2.Ask Ss to remember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3.Strengthen Ss’ ability to listen for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4.Provide S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hold an informal discussion.6 periods III.Teaching Procedures i.Starting points Teaching tips

The activity can be done very quickly if the steps are explained to Ss clearly and the T gives them time limit to do the steps.ii.Inside View Conversation 1 Activity 2 Alternative activity 1.Play Conversation 1 for Ss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it.2.Choose several Ss to describe the restaurant briefly, for example, the room of the other diners.3.Put Ss in groups of three and give each student a task: Student A reports the names of t he dishes mentioned;Student B reports the ingredients of each named dish;and Student C reports what dishes Janet has asked about.4.Play Conversation 1 again.5.Ask Ss to discus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ogether.Activity 3 Teaching tips Encourage S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full sentences first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Additional activity 1.Ask S to form groups of four and do a role-play using the completed table;Student A is the interviewer, Student B is Janet, Student C is Kate and Student D is Mark.2.Student A asks the Qs and Student B, C and D explain the dishes.3.Choose one group to perform their role-play in front of the class.Conversation 2 Activity 6 Additional activity 1.Put Ss back in to their groups of four.2.Ask Ss to read through the conversation, aiming for greater fluency.3.Student A is Janet, Student B is Mark, Student C is Kate and Student D is the waitress.Talking points Additional activity

Challenge Ss to summarize the contrasts between Britain and China without looking at their notes.iii.Outside view Language and culture A Creole is someone with European and African ancestors who live in the West Indies.The term also refers to someone with Spanish ancestors who live in the Caribbean, Central America or South America.Creole is also the name of a language that is mixture of a European language and one or more other languages.It is spoken as the first language of a people.The specific example in the video is the French Creole people of Louisiana who are generally descended from three heritages: early French settlers, African Americans and Native Americans.Many Creoles speak a variety of French, besides English.iv.Listening in

Passage 1 Activity 3 Teaching tips Ask S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by reading the complete transcripts to each other.Encourage fluent and meaningful reading.Passage 2 Activity 6 Teaching tips

Ask S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while listening.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s spoken with stress..Activity 8 Teaching tips

For Q1, ask Ss to work in pairs: Student A expresses opinions which agree with the questions, while Student B disagrees.Encourage Ss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e unit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s.Ask Ss to switch roles for the question.v.Presentation skills Language support Some basic English terms for some Chinese dishes which would be known by westerners: Chinese fried rice(炒饭);stir-fried vegetables(炒青菜);fried noodles(炒面);hand-pulled / hand-stretched noodles(拉面);vermicelli(粉丝);dim sum(点心);spring rolls(春卷);steamed meat / vegetable buns(肉、菜包);fried / steamed dumplings(煎饺、蒸饺);spare ribs(排骨);bean curd(toufu)(豆腐);hotpot(火锅);Peking duck(北京烤鸭);won ton soup(馄饨);hot and sour soup(酸辣汤);soup noodles(汤面);beef / fish balls(牛肉丸、鱼丸).Ways of cooking in Chinese cuisine: food can be steamed, stir-fried(炒), deep-fried(炸), shallow-fried(煎), braised(炖),roasted(烤), pan-grilled(平底锅煎烤), boiled(煮), baked(烘烤), stewed(炖烧), sautéed(爆炒), and barbecued(烧烤).Meat and vegetables can be cut into cubes(方块,丁), small pieces(小片), strips(丝、条), and segments(片、节).They can be sliced(切片), diced(切块), shredded(刨丝), and minced(绞碎).You can add seasoning(调味料), herbs(香草料), onion(洋葱), spring onions(小葱), garlic(蒜头), ginger(姜), black pepper(黑胡椒), salt, red / green pepper, chili, paprika(辣椒粉), oyster sauce(耗油), soy sauce(酱油), sweet and sour sauce(甜酸酱、糖醋酱), and barbecue sauce(烧烤酱).vi.Pronunciation Teaching tips 1.Choose a sentence or two to read aloud by using a wrong stress pattern and ask Ss to interpret meanings from the wrong stress pattern.2.Read aloud with a correct stress pattern and explain how meanings are expressed with correct stress pattern.vii.Unit tasks

篇2: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

Module 3 Classroom Unit 1 Point to the door.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第三模块,本模块的主题是Classroom.本单元主要语言功能是运用祈使句,对教室的一些地方进行指认。本单元主要学习Piont to the…学会了指认,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此题材非常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这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过了简单的Greetings和Introductions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的单词和句型。因此,教师可先进行greeting和introduction,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后,再进行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词句呈现时,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出示实物或图,生会认后,师再让学生认读音,最后认词形。

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根据三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游戏等特点,我借助图片和情景精心设计游戏,在情景中激活学生原有语言知识,并授新,注意儿童的认知规律。操练时,我要有意刺激学生的挑战欲和参与率,把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极具感染力,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促进学生主动感知、理解和运用重点词汇及句子。组织活动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参与活动的好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学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棒的原因,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借此树立榜样,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语言知识目标:会说本单元的单词和相关句子。

①学习the, door, please ,window, blackboard.s

②掌握句型 Point to the…

语言技能目标:能说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Point to the…please.并正确指认。过程与方法: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首先复习一些知识,当学生的原有知识被激活后,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本课新内容呈现给学生。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注意嘴型和节奏。词句呈现结束后,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操练。课文呈现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以及语音训练,接着设计game进行扩展性操练,最后用chant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通过语境真实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升降调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礼貌用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并掌握单词学词语the, door, please ,window, blackboard.词组:stand up, sit down.(2)掌握句型 Point to the…

难点:

能说Point to the…please.并正确执行。

教学方法:以游戏教学法为主,听说,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为辅。

教学准备:黑板,单词卡片和教室资源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热身)(5分钟)

Activity 1: Read the words, texts, and sing the songs.Activity 2: Greeting.T: Class begins.Ss: Stand up.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Ms Liang.T: Sit down, please.(以上为Ms Liang的greeting形式)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所以,在上课前要复习。通过对词、文、歌曲的复习,激活学生的已学知识,并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Step 2: Presentation(呈现)and practice(操练)(10分钟)

Activity 1:呈现s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T: 刚才同学们做了stand up的动作,谁能告诉大家,stand up,please.是什么意思呀?(你举手举得最快,就请你。真聪明,你的知识真丰富。)

T: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做stand up,please.的动作,用身体做,不用嘴巴做,看谁做得最快最安静。(做了以后,生仍站着)那请坐下用英语怎么说?Let’s do it.Sit down, please.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T:(出示词卡)Look.哪个是Stand up, please.哪个是Sit down, please?(哇,真机灵,分得真清楚。我说中文,你们说英文,看谁说的快!)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亲身感受请起立,请坐下,再出示卡片认读。)

Activity 2:door, window, blackboard and point to 句型。

T:(指门)What’s this? 教door.现在一边指一边说door.看看谁指的最快,说得最响亮。

T:真棒,一下就学会了door,那我加大难度,多来一个新词,行不行呀?哇,真勇敢,敢于挑战!那好,(指窗)What’s this?

(教window)我们继续指了哦,我指哪,你们就一边指一边说单词,看看谁反应最机灵,谁能全部做对。现在,我说词,你们一边说一边指,又难了哦!

T: 太棒啦,这些根本难不倒你们,我再加一个新词,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指黑板,教blackboard)继续玩point and say的游戏。

T: 都可以做对啦,说明了什么,只要我们认真学,不仅学得快,还学得正确!再难一些,这里有三个词,哪个是door,哪个是window,哪个是blackboard?我请小朋友上来贴,把卡贴在门上,窗上和黑板上。哇,你举手最快,请你。其他小朋友注意看他们贴对没有。贴对了吗?你们的知识真丰富!佩服!

T: Ok.Let’s look, point and say.师说单词,生一边指,一边读词。分组和全班。

T: Where is the door? Where is the window? Where is the blackboard? Yes, 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引出课题,让生读两遍。)

T: Now, let’s point.我说,你们做。看谁最快!Point to the door…

Do you know “Point”.(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认实物,认词形,将游戏难度渐渐增加,保持学生的挑战欲望。)

Activity 3: Right or wrong.(巩固)(5分钟)

教师指图,说句子。如果句子与图是配对的,则学生用降调读该单词,如果不配对,则学生将头伏在桌子上。

T: Look, I say:〝Point to the door.〞Right or wrong?

Ss: Right.T: So, you can repeat my sentence.Point to the door.(降调)

T: I say:〝Point to the door.〞(指window的picture.)Right or wrong?

Ss: Wrong.T: So, you keep silent.(设计意图:游戏巩固,加深学生对词句的印象。注意评价。)

Activity 5:Ask and answer.What’s your name.(师出示一个鸟图片Tweet-tweet)T:〝Hello.I’m Tweet-tweet.What’s your name?〞(先师生互动做示范,再生生互动。)

T: Tweet-tweet is a bird.Do the action.(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T: 出示词卡

Activity 6: Listen and say.(课文呈现)(10分钟)

1、Listen to the tape, then finish the exercise.●door图

window图

blackboard图

2、Read after the tape.比一比,哪个组是最佳配音演员。

(设计意图:听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有听的目的和动机。跟读,训练学生纯正的语音。长期听纯正的语音有利于学生习得正宗英语语调。)

Step 4: Extension(扩展活动)

Game: Leader and sodiers.Leader give order: Please stand up.Point to the…

Please sit down.sodiers do the actions.先师生互动,后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子。)

Step 5: Consolidation(总结)(5分钟)

Chant

Point, point, point to the door.(句型总结)

Stand⌒up, stand⌒up.Please stand⌒up.(礼貌用语)

Sit down, sit down, please sit down, and say good bye.(自然下课)

Homework

篇3: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

1 中国人文经典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的更高层次要求大学生“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 这就要求我国的英语教材文化应结合中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使之本土化, 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流利、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文化。

比较法 (Contrast Approach) , 我们通常提倡外语文化教学要强调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Robbinson (1985, ;54) 指出, “how people perceive other people is infulenced by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perceived”。这要求我们培养“综合性语言人才”时, 注重学习中国人文经典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保持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和英语知识的应用之间的平衡。

中国人文经典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这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知识,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因此,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可以适当编排一些中国人文经典的英译文, 如《论语》等, 这些文章包涵了中国深厚的文化思想, 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2 教学策略与实施

2.1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 2 Value》为例的教学总体设计

1)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恰当、实用。教学内容要结合真是的语境并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中文化内容也要符合新时代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恰当引入中国人文经典知识, 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技能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适应社会。在Unit 2这一单元中, 笔者主要以孟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人文经典知识来辅助教学。

2)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告诉我们, 输入要是“i+1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 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该单元话题为“价值观”, 用中国古典名言的英文翻译引出话题, 请学生阅读名言, 给出中文意思。如“Be the first to worry about the troubles across the land, the last to enjoy universal happiness.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名言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 输入属于可理解的输入, 有助于理解自己的文化。

3) 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采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文化。课文主要内容是“a man who earns and owns little, but who does not care, as he finds fulfillment in creativity and helping others”, 《孟子》文章以辩论为特色, 是中国古代较典型的探讨人生哲理的名著, 所以, 笔者选取了孟子的文章来作文课堂比较的内容。在学习完整体理解课文之后, 引入《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进行“主题, 观点、结论”等方面的比较, 分析两种文化观点的相同与不同。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何克抗, 1998) 。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 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组成学习群体, 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合作与讨论, 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 主动开发思维品质, 促进各自知识的内化与整合。另外, 翻译的文化兼容也适合二语习得的翻译, 在学生对两种价值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 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因此, 在比较两篇文章之后, 教师给出学生一定时间来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翻译《鱼我所欲也》的部分内容。这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 教师跟大家分享学生翻译的文章, 并且介绍Charles Muller翻译的版本。

2.2 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问卷 (学生调查问卷, 见附录) 实施的对象是笔者担任英语教师的独立学院13级大一学生。学生来自于四个平行班, 分别为汉语言文学 (36人) , 应用经济学 (41人) , 行政管理 (47人) , 税收学 (45人) , 共169人, 回收问卷161份, 有效问卷161份。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

1) Q1-3是关于学习英语的基本调查。77.02%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持“喜欢、一般”的态度, 从整体上看, 学生对学习英语较为有兴趣。69.57%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有助于找一个好工作”, 9.3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有助于了解世界”。44.99%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学习有关“CET4&6”的知识, 24.84%的学生希望学习“英语基础知识”, 希望学习“英语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分别占到15.53%与18.63%。

2) Q4-7是关于中国人文经典知识方面的调查。49.07%的学生对“中国人文经典知识了解一些”, 32.92%的学生认为“不了解”。73.29%的学生认为主要在“高中”学习中国人文经典知识, 只有11.80%的学生人文在“大学”也学习过有关知识。67.70%的学生“希望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有关人文经典的知识”。70.81%的认为学习中国人文经典知识“非常、比较有用”。

3) Q8-10是针对这堂课的调查。44.72%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对他们非常有帮助”, 31.68%的认为“比较有帮助”。43.43%的学生认为“翻译练习对他们学习非常有帮助”, 34.16%的学生认为“较为有用”。78.2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中美价值观”有进一步的了解。

3 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 笔者发现大学生对英语较为有兴趣, 只是目标不够明确, 任务不够清晰, 只是单纯的希望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没有较长远的学习计划。学生对于英语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的中国人文知识较为欠缺, 主要是从高中语文课上学习过, 大学时段很少关注中国人文经典知识, 这就导致学生文化底蕴不够, 思路较为狭窄封闭, 看问题角度片面单一, 分析问题不能全面具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影响甚大。教学设计需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高效性, 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小组合作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较大帮助。每一次有明确目的的小组合作都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由于自身水平和客观条件等原因, 本设计尚存一定的不足之处, 笔者虽然教四个班级, 但是只是同一届学生, 因此设计中所出现的情况和效果缺乏普遍性。对中国人文经典知识各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也还做得不够。今后如果还有条件, 本人会继续利用中国人文经典知识辅助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该文依据比较法研究理念, 以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为例, 阐述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师利用中国人文经典进行英语教学设计, 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必备的中国传统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 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文经典,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乔梦铎, 金晓玲, 王立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中国外语, 2010 (5) :8-14.

[3]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外研之声, 2010 (2) .

[4]张海会.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1 (3) .

[5]张蓓, 马羚.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 2004 (4) :20-22.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J].学科教育, 1998 (3) :29-31.

[7]夏纪梅.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王新.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

篇4: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实用汉语》第一册进行软件统计,对该丛书第一册的生词重现情况做出整体评估。以此尝试探讨生词重现研究如何更好与软件相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生词  重现  调查

引言

针对目前国内学者较少关注生词重现软件统计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该手段对《新实用汉语》第一册的生词重现问题进行研究,利用电子统计工具完成对《新实用汉语》第一册的生词等级选取情况、重现率、总词频、平均词频和词汇分布情况的统计。基于此,对《新实用汉语》第一册的生词重现情况做出整体评价,尝试对这方面的研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一、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对外汉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重现研究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对于生词重现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生词等级情况、重现频率、重现分布情况等方面。下面我们对相关文献作大致的梳理。

国内对于词汇重现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例如,张维(1979)指出,生词重现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刘珣(1982)认为,生词重现的情况是评价一本语言教材好坏的标准;赵金铭(1998)指出:“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方面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词汇量大,复现率低。”进入21世纪,针对生词在教材中重现情况,柳艳梅(2002)对欧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真实实验,并提出相应意见。不过,上述研究均使用传统的统计手段和研究方法(直至池中华(2012)。根据我们的调查,熊熙瑶(2013)硕士论文首次提到了软件统计方式和研究方法,但并没有做出具体的阐释,也没有给出研究的具体方法。就学界现状而言,国内目前在生词重现问题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统计模式,对软件统计也没有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及其结果

(一)调查方法

首先将书本扫描成pdf文件,然后用转换软件转换成word格式。接着对word文本进行整理,依据教材组成部分和认知层次理论将课本分为三个部分:主课文、阅读课文、课后练习。整理生词库表,与《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文化等级大纲》进行比照,完善词性分类、等级分类。而后通过已经制定好的生词表进行重现检索,从第一词一直检索至最后一词。

检索方法:a.利用检索软件,进行生词定位。然后逐个位置筛查,排除同音同形但意义不同的词,用检索到的总词数减去同音同形不同意的词(统计说明作解)的个数再减一,就是该生词的重现率。b.在主课文部分、阅读课文部分、练习部分(练习答案)依次进行a部分的检索操作,直至把所有的生词都检定完毕。c.统计每一词在各个部分(三个层次)的重现率,然后综合每一词在全书的重现率,得出總词频、平均词频、重现频率、重现分布情况,最后将所有数据录入并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二)统计说明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软件问题,会遇到同字统计(即单音节词词义不同或出现在复合词中但仍统计次数)的问题。所以每一个生词在重现率统计时,必须要逐词查对,保证生词重现的准确性。在逐词查对时遵循以下原则:1.单字成词时在复合词中又会检定一次,如甲级词“吃”与甲级词“吃饭”中吃字会被检索到两次,只能算一次。2.检词过程中要区分同词不同音,主要体现在单音节词上,如“都”有“dou”和 “du”两个读音。3.检词过程中要区分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如“好”这个词在该书中的英文翻译包括了所有“好”的义项,但是在中文中“你好”和“好东西”的义项差距大,在这种情况下算两个不同的生词来统计。4.复合词如“星期一”“星期二”等要看《汉语水平词汇及等级大纲》中有没有将该词列为一个词语。如列为一个词语,按照该词语统计次数。如没有该词,按照其前缀或后缀的词统计次数。如“星期”作为前缀时可以组成“星期一”等,但《汉语水平词汇及等级大纲》中只将“星期日”单独列出,所以其余“星期一”“星期二”等词出现的“星期”一词计入生词“星期”的统计次数,“星期日”单独统计。5.书本中介绍生字书写方法存在以某字为部首组成的情况,比如“三”的书写顺序中会出现“一”“二”,要将这些也排除在统计次数以外。6.其他看课本情况依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汉语水平词汇及等级大纲》来确定。如该课本将“男朋友”一词中的“朋友”和“朋友”一词意义相等,所以检索中就不需要排除“男朋友”中的出现的“朋友”的次数。

(三)统计结果

《新实用汉语》全书257个词,依照《汉语水平词汇及等级大纲》得到全部生词的等级情况:

表1:《新实用汉语》词汇等级表

甲级 乙级 丙级 丁级 不在大纲

词汇等级 216 21 2 2 16

根据表1,可以发现,本教材生词92%以上是甲级词汇。词汇基本依据大纲选择,符合大纲要求,所以本教材的生词选择是合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教材257个生词在课本中一共出现8817次,即该课本的总词频为8817,平均词频为34.3。从平均词频来说,远远大于Saragi,Nantion & Meister(1978)关于词汇重现次数最低必须大于6次的记忆标准。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生词中绝对高频词对由总词频得到的平均词频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对于其他重现频率较低的词汇的重现统计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绝对高频词汇占词汇总数不到10%,其总词频却占所有词汇的总词频的40%以上。所以,在通过将生词表与《汉语词汇高频词汇表》交叉对比后,列出本书的绝对高频词汇和相对高频词汇,通过图表探讨他们的总体影响:

图1:平均词频折线图

从这张平均词频折线图可以看出,绝对高频词汇和相对高频词汇的平均词频远大于一般词汇的平均词频。所以,直接以总词频和整体生词的平均词频来判断重现情况是不科学的,必须分成三个部分加以分析。

通过前文对绝对高频词汇和相对高频词汇的整理与分析,该书在这两部分的重现是相当充分的。所以主要分析第三部分,即一般词汇的重现情况。该书中一般词汇一共212个,总词频3640、平均词频17.16,符合最小重现次数不得小于6次的记忆规律。同时,该书中没有出现生词重现率为0的情况。重现率小于6的生词共40个,与《现代汉语高频词汇表》比较后发现,“拜拜”“哪里”“水”“没关系”等都属于汉語中出现次数比较高的词汇。所以,本书作为一本初级教材,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

另外,除了重现率以外,生词在各个部分的重现分布和多久出现一次的重现频率也是衡量一本教材生词重现情况的重要依据。由于本书的词汇过多,无法将所有词汇的重现分布和重现频率在此列出。所以针对绝对高频词汇、相对高频词汇和一般词汇随机选取一个词来展示这本书生词的重现情况和重现频率,如下图所示:

图2:绝对高频词汇“他”重现分布图

图3:相对高频词汇“吃”重现分布图

图4:一般词汇“大”重现分布图

从上述词汇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频段的词都是练习部分重现率大于阅读部分重现率和课文部分重现率。一般情况下,阅读部分的重现率大于课文部分的重现率。这符合课文学习、课后巩固的教学方法,也符合认知规律,即通过阅读,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和大量练习,从而掌握课文中学到的生词。

除了结构性分布以外,词汇重现也需要考查其呈现频率,即词汇的“左邻右舍”和“前村后店”,从而保证重现分布将集中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本书的词汇集中出现非常充分,如前文提到的“大”字,在学完该课后练习部分重现14次。对于广泛性,我们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60个词汇的呈现频率,这里以相对高频词汇“买”为例:

图5:“买”重现分布图

“买”在课文部分一共出现11次,分别分布在第八课、第九课和第十二课。同时,大部分被调查的生词多个课时同时出现。只有部分总词频低于10的生词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可以看出,在生词分布情况上,该教材总体情况较好,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本书的生词重现率、生词分布情况等加以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新实用汉语》第一册的生词重现状况符合一本优秀教材对于生词重现的要求。但是,对部分重现率较低的词汇,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同时,通过本次的软件研究,我们发现:通过计算机软件,全过程完成共花费18个小时,大大减少了人工检索带来的时间问题,也降低了人工统计所不可避免的误差。所以,通过软件进行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重现研究,有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议题,从而使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汉语词汇教学琐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1).

[2]刘珣.试谈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4).

[3]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4]柳艳梅.生词重现率对欧美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5).

[5]康艳红,董明.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重现率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11).

[6]池中华.初、中级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重现率研究——以三组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熊熙瑶.《新实用汉语课本》(初级1-4册)生词重现调查报告[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吴日娜.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词汇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为例[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郝中婧.《成功之路》(初)教材的词汇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5: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整体结构与内容安排

由于一年级的英语教学是起始阶段的教学,因此教材注意选取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相对简单和容易理解的话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问候及回应;数字1-10;询问和说明颜色、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的名称、祝贺生日等.以上共计10个话题中包含有32个核心句子。129单词。5首歌曲,6首歌谣。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各个模块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时。一般情况下,三个课时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即每个单元用一个课时完成。第三个课时用于完成活动用书、或进行其他拓展、巩固性的教学。

如果时间较为充裕,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认读、对话的掌握方面提高要求,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补充部分内容。

二、总体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没有特别制定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一级要求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起始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把学生领进英语学习的殿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这应该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三、具体教学建议

(一)对话教学基本要求

每个模块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以对话或情景表演的形式来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这也是每个模块的教学重点。其编写目的是:在语境中理解意思,然后在后面的活动中重点学习对话或故事中的部分重点项目。在对话和故事的教学上,我们提出如下的要求: 1.学生能准确分角色朗读对话;

2.学生能正确理解对话内容(可以用提问、让学生判断、教师用肢体语言或者翻译的方式帮助并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对话内容); 3.学生能听、说、读、认对话中的单词;

4.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对话。

关于对话的教学的步骤,一般可采用“热身活动—导入和呈现—对话学习—巩固和训练”的程序进行。这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任务呈现-任务准备(语言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序是基本吻合的。具体到每个环节我们还应该注意把握一些原则:

1、热身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为新知识、新技能做必要的准备。要为新知识、新能力、新技能的教学做必要的准备。前后环节衔接要自然,与后面的语言呈现应有一定的联系。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不能太过强求,有联系更好,上下联系不上,就主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主。这要比绕很多弯子,生搬硬套地衔接效果好。

2、导入和呈现: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对话的场景。教师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无论利用什么呈现方式不要有过多的背景语言,要精于表达,言辞要准确,条理具有启发性。要强调对语言的整体呈现。整体呈现之后是听说读等各个分项技能的训练,然后再回到整体的综合运用与提高。

3、对话学习: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独立阅读的时间,以确保吸收。听对话是重要的语言输入的环节,对于培养语感,理解语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保证输入的时间。因此,在对话学习的第一课时只对对话进行一次整体的呈现是不够的。应该多播放录音,多让学生听,跟读,至少三遍。

4、巩固和训练环节。要注意以不同的形式适当重复对话。在学生对对话的情景以及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活动形式要丰富,所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5、其他注意事项:通过指读,把英语的读音与形式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文字认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大声朗读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虽然有难度,但对学生语言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声朗读可以让学生听到语言,对听力有帮助。对孩子的表达要尽量要求自然, 就象平时说中文一样。不能刻意大声嚷嚷,要注意纠正朗读中唱读、拉长声等不良习惯。鼓励学生背诵对话。要注意给那些能够背诵的同学创造展示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此来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

(二)核心句的扩展运用教学

这里所说的核心句子就是指每个模块活动二中出现的句子。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达到总的要求是:掌握扎实,运用灵活。实而不死,活而不偏。扩展合理,真实有效。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能准确地指认、朗读教师用书中所列的核心句子。

2、能正确理解核心句子的含义和语用功能。

3、能在活动、游戏、任务完成中灵活运用核心句;

4、每个模块第一单元的活动二,要求学生能够看其中的图片,说出正确的句子。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考虑先出示不含有文字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然后在出示文字和录音,进行核对,最后进行听音跟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

1、这一部分的教学的目的是:学习和操练对话中出现的重点表达法;其教学重点仍然口头表达;起始阶段的英语学习只要求孩子能听能说。所以,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过分急于纠正,不要强迫学生背单词、背句子。对一时开不了口的孩子要从多听录音入手,在听录音的同时鼓励孩子模仿。

2、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情景及语言形式,要从课本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鼓励真实、自然的表达。

3、不拘限于教材,努力体现学科整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英语课堂活动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智力优势,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参与,不断进步,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科联系,使学生在唱歌、跳舞、游戏、动手做事情等多种活动中有机会观察、体验、感受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实现智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第三模块学习数字是时和简单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结合,学习颜色时通过颜色混合实验和美术学科相结合、还有模仿动物叫声、制作年龄牌等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点。

(三)歌曲和歌谣教学

本册书中的歌曲、歌谣基本上是各模块的核心句子和词汇地一种练习形式。对于七、八岁地孩子不能深入讲语法或基本上不能讲语法,但是把这种语法或句型编成歌曲,对于孩子来说减轻了学习地难度,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语法现象以歌曲的形式进行练习,是本册书的一个特点,这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歌曲和歌谣的学习还有更主要的三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三是通过歌曲、歌谣或小诗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关于歌曲和歌谣的教学步骤如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1、整体呈现歌谣,播放录音。

2、让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歌谣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动起来,拍手,用脚打拍子,摇晃身体或双手。

4、给歌谣编排一套动作,最好能结合歌谣的意义,或者给某些词汇设定一些动作。

5、播放录音,让学生做动作。

6、播放录音让学生哼唱。

此外在歌曲和歌谣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对歌谣中的个别词汇不作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也不用处理,这不会影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总体要求是能够跟随录音说唱和表演。但是这一要求是单元整体目标,不是哪一节课之后学生就能够唱能够说。

3、说歌谣时一定要强调节奏感;

4、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歌谣中的单词和句型,但这些不是学习重点;

5、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教学实际补充一些课外或自己编写的歌曲和歌谣。根据需要,这些歌谣可以用在课前的热身活动中,可以用在讲课之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控课堂纪律,创设理想的课堂氛围。

6、要注意: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跳跳唱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唱歌而学唱歌,为了表演而学表演。英语教学应该注意实效,不要过多地搞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整体结构与内容

《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由10个学习模块(20个单元)和1个复习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多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结构。这一单元是新知识的呈现和运用部分,第二单元则多是提供了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练习运用。这一单元是新知识的巩固和扩展部分。

本册教材主要有Alphabet, Clothes, School Subjects, Time, Routines, Weekend activities, Transport, Seasons, Festivals九个话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要学习、掌握单词建议表中的85个四会单词和38个三会单词,主要语言结构中的39个句式、2首歌曲和10首韵律诗(其中9首是字母方面的)。除此以外,课文中部分的单词、词组和句式只是为了语境的需要而设置的,可视学生能力情况而掌握。

每个模块我们将计划用三课时来完成。平均每个单元用1课时,两个单元共需用两课时。第三个课时用于完成活动用书、或进行其他拓展、巩固性的教学。如还有第四课时可以进行本模块的复习或阶段测试。

二、总体教学目标

《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在语言技能方面:能认读和书写字母;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Little Red Riding Hood)并进行角色表演(重在表演兴趣及表演能力上,同伴的合作,不需太强调对话的准确性。)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愿意用英语进行表达。

三、具体教学建议

(一)对话教学

能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能准确分角色朗读对话;模块结束时,有能力的学生能达到背诵;能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对话中的核心句子;能听、说、认、仿写和替换核心句子中的单词,并最终达到看图写句子的要求;对话中出现的单词能达到相应的三会或四会要求。

对话教学“三式”

1、听说领先式

首先通过让学生先观察图说出看到的信息并猜测课文内容的方式接触课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感,培养学生的猜测和想象的能力。(并不要求学生会说所有的内容和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谁会说什么就说什么,谁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

其次通过不同目的和不同形式的听让学生进入短文、理解短文、熟悉短文。教师可设计多项听的任务。如:听并说出听到的信息,听、找并圈出重要的句子,听判断正误,听回答问题等。

第三在听和说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的重点知识,并通过分步设置情景,采用机械操练(多次重复模仿)、意义操练(替换词练习)和交际性操练(设计信息沟,提供信息差,利用图画、图表、对话材料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难点。最后再次整体呈现课文,让学生通过跟读、分角色读、复述、表演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再说。

第四模块第一单元(一、看图猜测sam为什么那么高兴,并分别向妈妈、爷爷、爸爸询问什么?后来他又做了什么?为什么后来睡着了?

二、听音说出听到的信息

三、听音圈出单词o`clock及相关的句子It`s …o`clock.,并进行巩固练习。

三、听音找出问句What`s the time ?,并通过设置的情境将核心问答句进行机械操练和运用性练习。

四、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并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内容表演。)

2、听前解难式:

分析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如难点较多,教师可在呈现课文前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呈现和练习课文中一部分的难点,以此减轻后面课文学习的压力。

如:第五模块第一单元中教学重点难点较多(五个短语get up , go to school , have lunch, go home , go to bed),如都放在听的过程中解决难度过大,教师可在听前采用课前设计做动作说动词短语的游戏让学生先感悟,然后再听读课文,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逐层攻破式:

分析教学内容整体编排形式,如内容难度较大,编排形式相似,内容关联紧密、有序,教师可先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学习。

如:第九模块--四季,教学内容整体较难,生词较多且不容易学(四季单词,衣物类单词共11个),如按前面两种方式一节课都学下来,学生学习难度将非常大。但分析后发现,整体编排较清晰(都是It`s…, we wear ….we don`t wear….),特别春夏的编排内容工整,内容有关联,(It`s spring.We wear jackets.We don`t wear T-shirts.It`s summer.We wear T-shirts and sunglasses.We don`t wear jackets.),难度适宜(两个句式We wear…We don`t wear…,两个季节词,两个衣物词),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所以第一课时可先学习前两段。后两段可以再增加一课时来学习。

(二)核心句子扩展运用教学

要求能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扩展后的核心句型,能模仿例句写出简单的句子,非核心句子能理解意思,并能跟读。对于篇幅较长的短文,能正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判断、回答等形式的检测。

扩展运用“四注意”

1、注意内在联系

要注意每模块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作用,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服务。(第二模块第一单元内容是人名/ He / she likes ….,第二单元扩展内容为He / she doesn`t like ….第六模块第一单元内容是He/she…at the weekend.第二单元扩展内容为Does he/she..? Yes, he does.No, he doesn`t.)只有我们注意发现并重视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才能在设计课的时候,真正发挥它起到的层次性、连续性的作用。

2、注意培养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和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首先第二单元的内容虽然也是新的语言知识点,但实际是第一单元核心内容的扩展,所以我们仍要继续加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知识的实际运用。其次第一单元短文的内容多为对话体的短文,侧重培养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第二单元则多为叙述体的文章,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侧重于二年级学生初步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课文中的难点不多,不符合发音规则的单词不多,学生对课文理解没有太大的困难,教师则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可以引导会的同学讲,教师只讲个别较难的词和不常见、复现率低的词汇,或者在关键时刻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难点给予讲解、指点、帮助。

3、注意方法多样

第二单元注重学生扩展运用能力和初步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课文的处理可不象第一单元那样细化,在对文章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可设计多项任务型教学活动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学习。阅读形式上,可多采用看问题找答案,阅读后判断对错,阅读填空,复述,背诵等多种形式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点语句的训练上,任务活动可采用猜一猜(M3 I like ….Do you like….? M4 Is it …o`clock? Yes, it is.No, it isn`t.),赛一赛(M2 He likes / He doesn`t like … M5 I get up at ….I have breakfast at ….看图比赛说,看谁说的准确,说的多),做一做(M6 做游戏),写一写(M7写一封给婷婷的回信),画一画(M9 I like..it`s … M10In England, we have Christmas………)等多种形式。

4、注意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包括课文问题、句型问题、语音问题、词汇问题、结构问题等。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看书,思考,讨论,找答案。

其次更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不需要教师马上给予解答。可引导会的学生答或大家共同讨论。学生实在想不出、找不到时,教师可采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具体、形象、生动、通俗地给学生讲明。

(三)字母教学

能准确读出字母的发音;知道在读单个字母和连续读几个字母时升降调的区别;清楚字母的书写格式;熟练掌握和运用字母顺序;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一般读音。

字母教学“六方面”

1、字母读音方面

在字母读音方面,要特别注意学生容易读错和混淆的音的教学。(Jj 与Gg发音易混淆;Cc, Ll, Mm,Nn,Hh,Vv发音不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听准发音、看清口型、认真模仿。

要注意读单个字母时用降调;连续读几个字母时,前面几个字母用升调,最后一个字母用降调(这对单词的正确拼读、短语或句子的拼读都很关键。)

2、字母书写方面 在字母书写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字母书写教学的重点是要教字母的书写格式,这比字母书写的笔顺重要得多。书写教学包括教师示范1(速度要慢,边写边讲)、教师示范2,学生手指书空(学生了解笔顺)和描摹练习(动笔模仿)三个部分。(f的书写容易与汉语拼音书写混淆。区分大小写Kk Ii Cc)

3、字母排序方面 在字母排序方面,我们不需要让学生准确地说出每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排列序号,而是要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字母表

4、字母记忆方面 在字母记忆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近似写法的对比,并采用形象记忆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对比O-Q V-W M-N的书写特点。对字母采取形象记忆的方式:如一座宝塔(A),半只葫芦(B),弯弯的月亮(C),一张弓(D),三合一(E),小小梳子(F),铁轨横截面(I),灯泡钨丝(W,M),特大鱼钩(J),一扇小门(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

6、字母练习方面 在字母练习方面,字母教学要与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枯燥的听说读写便得生动活泼。(认字母:画图猜字母游戏。小豆芽—r 梯子—A 小椅子—h;做动作猜字母:双手双臂伸平低头---T 右臂在头右侧抱圆。右腿前深---R;字母顺序:接龙)

(四)歌曲、歌谣教学

教材中歌曲和歌谣的内容大多是和模块的语言点相关的,所以说歌曲、歌谣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模块重点语言。

本册的两首歌曲(字母歌、圣诞歌)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非常适合二年级儿童学习,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能进行独立表演唱。10首韵律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单词很简单,节奏感强,很适合表演,应鼓励学生做到多方位表演说动作表情声音,(A is for apple, B is for bat, C is for car and for cat.)另一部分内容较难的韵律诗要求学生会说就可以了。

歌曲歌谣“五步骤”

二年级学生喜欢唱歌,善于模仿,不怕重复。多数儿童乐感、节奏感很强。歌曲、韵律诗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节奏的敏感度,培养听说能力,增强对字词的理解,扩大词汇量。它的学习可采用以下五个步骤:

1、播放磁带,侧重欣赏

2、略讲词义,初步跟读

3、再次播放,逐句模仿

4、自由说唱,形式多样

5、改编新作,拓展提高 学生用书和同步练习使用建议

1、备课时要把课本内容与练习册中的练习结合起来,同步练习中的测试部分可以用于考试。

2、练习册中的题目教师要自己先做一遍,以此了解各单元每小题的难易。对学生做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录音机的质量,磁带要倒到位等.3、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课堂用书,并在课上对答案(采用师生、生生核对答案)。

篇6: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

眉山市东坡区复盛乡陈竹希望学校李先利

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的英语。现将三年级第一册的教材分析于下。

一、总述

全册教材共分11个模块,内含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为两个单元(Unit)。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一首小诗或歌谣。

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的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学会使用。这一册,由于是学生的起始册,内容较少,所涉及的内容均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包括以下内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位置、物品名称,并给予回答;数字1-12;谈论人、物品、地点;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课文中所有的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语用和语境掌握语句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对于课文中呈现的一些语法内容,但不要求教师讲解,而更不要求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些语句。

二、教材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

本教材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教材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题材为纲,功能、机构、运用任务为目,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努力;

二、跨文化教育;

三、学得与习得相结合;

四、兴趣第一;

五、现实与未来结合;

六、“动态真实原则”实验成果。

三、模块具体功能

第一模块的功能是:

1、问好和道别;

2、简单的自我介绍;

3、见面问候。第二模块的功能是:

1、自我介绍和日常问好;

2、问候下午好;

3、询问他人姓名。第三模块的功能是: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第四模块的功能是:

1、识别并描述物品的颜色;

2、描述身边物品的颜色。第五模块的功能是:询问物品的数量和12以内的回答。第六模块的功能是:询问并识别物品。第七模块的功能是:

1、祝贺他人生日快乐和赠送礼物时使用的语言;

2、关于年龄的问与答。第八模块的功能是:

1、使用句型“Is it a„?”进行关于物品的问答;

2、询问物品的位置并使用“in”说明。第九模块的功能是:

1、谈论家庭成员;

2、谈论职业。第十模块的功能是:识别并谈论身体基本部位和面部器官。复习模块的功能是:复习本册书学过的全部内容,通过完成各个活动对本学期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综合运用。

四、教学举措

根据本册教材是起始册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

(一)、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应准确恰当,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目标既能让学生能够达到,又不能让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三个维度上设计教学目标。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快乐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令人恐惧的疑难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和奖励学生。不管学生的进步大还是小,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给予鼓励。从而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

学生本来就缺少语言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指令单词也有必要。当然,在起始年级,我们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意图。当然在一些类似解释文化美景时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汉语。

(四)、注意错误的纠正

不能因为学生有错误,就对学生严厉批评,当然也不是不对学生的错误不纠正,总之我们要尽量采用委婉、间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所犯的错误。

(五)、要重视督促和布置必要的作业

由小编梦里水乡整理的文章新标准英语第一册教案(精选6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

Tags:英语   新标准   教案   第一册  

搜索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