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导入课文
1、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鱼的成语?(如鱼得水 浑水摸鱼 鱼水相逢 殃及池鱼 鱼跃龙门……)
2、从孩子们积累的成语中可以看出鱼儿和水密不可分,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⑵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⑴ 检查生字读音:
花港 清澈 一丝不苟 厂徽 聋哑
⑵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⑶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看鱼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人们评价他“鱼游到了他的纸上”,青年说是“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⑷ 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① “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②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
③ 那个年轻人是怎样回答我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先游到了心里
5、出示句子:
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根据这两个句子质疑: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三、教师小结,布置任务
孩子们真会动脑,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要来得可贵。下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释疑。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撒( ) 缸( ) 绣( ) 徽( )
撤( ) 缺( ) 诱( ) 微(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玉泉 ( )的身材 ( )地叫起来( )的池水 ( )的眼睛 ( )地画下来( )的孩子 ( )的衣裳 ( )地看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的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7鱼游到了纸上。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3、布置学习任务:
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合作解决问题,去真正地认识这位聋哑青年。
二、讲读结合,学习课文
1、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⑴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 读句子,勾画句中重点词语,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像姑娘绣花”说明聋哑青年画画认真,专注。挥笔速写说明他画画熟练,很快。)
② 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互相说一说。③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工笔细描”的句子读出青年的细致,“挥笔速写”的句子读的稍快)
过渡:青年笔下的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怪不得小女孩为之惊奇。
⑵ 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哟”读得重而短促,语调上扬。)
不仅仅是小女孩在赞叹,围观的人们都在赞叹着,议论着。
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⑷ 小结:现在你知道“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吗?
⑸ 研讨作者描写聋哑青年时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⑹ 出示插图:
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⑺ 总结学法:
① 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② 勾画重点词句,解决问题
③ 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④ 有感情地朗读。
2、研读“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⑴ 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⑵ 运用学法,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说“认识”……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①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谁还有补充)
“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如醉如痴;“静静”体会到青年在记鱼的样子。
② 小结:其实青年 “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都是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用红粉笔画出这句话。
③ 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段落:(一遍不行,再读)能不能读得更好些,让在坐的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青年看鱼得入神。
还有哪些句子体现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
①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看鱼看得时间长,还废寝忘食。“每个星期天都来看”写出他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看一天容易,每个星期天都这样就难了。)
②小结:他看鱼真是持之以恒,不仅是一整天、每个星期天,而且是一年多
③ 谁愿意读一读 谁还想试试。(指名朗读)
⑶ 小结:
现在你知道“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吗?(指名说)正是因为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形成了鱼的深刻印象,所以鱼才能游到纸上(拖长语调)
⑷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① 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② 举止和神态描写。
3、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⑴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你运用学过的关联词,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语序调整,也可以加上一两个字:
因为……所以……
只有……才……
只要……就……
先……然后……
如果……就……
⑵ 小结:
对 “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要把鱼画活,画像,必须先仔细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游到了纸上”是“游到了心里”的结果。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在“游到了纸上”,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看鱼,刻苦练习画鱼的结果。
三、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这是一个怎样的年青人呢?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们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篇2: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着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扞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执着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着的内心
(一) 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着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三、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细致的观察。
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设】:
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篇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与评析
1. 认识4 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启智
师:同学们,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 我们终于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你瞧, 花儿开了, 鸟儿飞回来了, 鱼儿也游动起来了。多美的景色呀!让我们围绕这幅图画, 来做一个句子练习吧。
出示:___飞到了__________ (参考:鸟飞到了树上)
___开到了__________ (参考:花开到了枝头)
___游到了________ (参考:鱼游到了水里)
师:老师也想补一个———鱼游到了纸上。 (生疑惑)
师:有什么疑问吗? (鼓励学生质疑)
师: (顺势引导) 要想解决疑问, 首先要将课文读通, 而解决生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出示初读提示)
【评析:引读启智环节, 通过故设争论, 将学生的视角集中于课题, 为理解课题做好准备。通过句子练习, 引导学生生成疑问, 激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感知
1. 出示“ 初读要求”, 指名读:①把课文读通、读顺, 遇到不理解、不认识的生字词, 将其画出来, 借助工具书来解决。②同桌互读,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集体交流, 检查初读的效果。
(1) 指名认读字词: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
(2) 理解重点词语: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
(3) 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3.集体交流, 解决疑问。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评析:此环节力求落实三个目标: (1) 解决生字词。 (2) 把课文读通顺。 (3) 讨论解决引读启智环节产生的疑问,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个目标的设计由浅入深,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解决字词是读通课文和感知课文的前提。学生在反复读文和字词学习中对课文自然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文内容不必教师细讲, 一切水到渠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举止特别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个青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举止特别)
师:那么, 他的“举止特别”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 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评析:由第一课时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引入课文, 抓住课文关键词“举止特别”直奔主题。“他的‘举止特别’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精读理解。】
二、精读理解
1. 出示精读提示: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从文中的什么地方, 可以看出青年的“举止特别”?用笔把这些地方画下来。
学生自读感悟。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青年的“举止特别”表现在什么地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体会青年:①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②画鱼认真仔细;③不理睬别人的围观;④看鱼、画鱼持之以恒。)
4. 教师小结:通过深入研读, 同学们一定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青年给我们的印象也更深了。那么, 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来刻画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呢?课文中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 用心去体会。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带着问题研读课文, 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文中主人公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三、品读体会
出示品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特别留意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边读边体会。
1.学生自由读文, 品读体会文中重点语句。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析语句。
(1) 品“忘我”。
①“说他‘特别’,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老是”“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体会青年的与众不同, 看鱼入神着迷, 到了忘我程度。
②“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 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他是聋哑人外, 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 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 才把鱼画活了。)
③“他似乎忘记了时间, 也忘记了自己。”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 勤奋执着, 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2) 品“认真”。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引导学生抓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体会青年的认真;练习用“有时……有时……”说话。
(3) 品“骄傲”。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对他说。没想到他头也不抬, 理也不理我。”
①从前后两句话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进一步品味青年的“骄傲”。
②让我们来夸夸青年吧!
(4) 品“勤奋”。
“他学画才一年多, 为了画好金鱼, 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 一看就是一整天, 常常忘了吃饭, 忘了回家。”
师:作者从与青年的交谈中, 得知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青年十分勤奋、好学) 正因为如此, 青年才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将鱼画得如此栩栩如生。
(5) 品“关系”。
师:作者在与青年的交流中, 把女孩的话告诉了青年:“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青年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抓住一个“先”字, 引导学生说出两句话的因果关系:要把鱼画像、画活, 必须先仔细观察, 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鱼“游到纸上”是鱼“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鱼“游到纸上”的原因。鱼先“游到心里”, 然后再“游到纸上”, 是青年长期认真看鱼、刻苦练习、用心画鱼的结果。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以语言文字为媒介, 巧妙安排学生五品课文, 与文中的青年进行对话, 产生心灵碰撞、情感融通。青年勤奋、忘我的品质自然融入学生心中, 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四、延读拓展
师:有人说, 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古今中外, 有哪一个伟人不是通过用心努力才获取成功的呢?文中青年依靠长期的仔细观察、勤奋努力, 最终将鱼画得栩栩如生。“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决心, 有毅力, 就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课下读一些伟人传记, 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去做的。再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 并把你观察到的变为文字。相信, 植物一定会“长”进你们的本子里, 小动物也一定会“跑”到你们的笔尖下。同学们, 下课。
篇4:《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澈、一丝不苟、挥笔、聋哑"等词语;
2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临安邸 》
教学过程:
1 情境激趣,悬念导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西湖。(投影展示"西湖十景")
瞧,花港观鱼!鱼儿在水里游得多快活呀!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从水中游到了纸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 初读课文:要求带着疑问自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2 生自由汇报。(画得好,栩栩如生…)
2.3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能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吗?(课件"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生读。
如果换成这样说,比较一下,哪一句更好?(师再出示:"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了!")为什么?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名说并读,再齐读。
3 细读理脉,探究精神
(一) 品画——感受"鱼游到纸上"
1 找一找:"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这是多么高的赞赏啊!那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划出聋哑青年画金鱼的有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 反馈交流:
(1) 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 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青年用了哪两种技法?(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3) 请能抓住句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4) 师:聋哑青年工笔细描,画出了金鱼的形态,"挥笔速写"刚好相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简练的手法,把事物的动态描画出来。同学们发挥充分的想象,聋哑青年笔下的金鱼,可能有哪些动态?
(5) 师(惊叹状):金鱼在纸上吐泡泡…,仿佛(生:金鱼游到了纸上),怪不得旁边的小姑娘发出了惊厅的赞叹,假如你周围的其他人,你还想怎么赞美他?(生多人答)
金鱼仿佛游到了纸上,多么高超的技艺,多么有诗意的图画!让我们也用一首诗来赞美他!(出示课件)齐读。
(二) 品人——体会"鱼游到心里"
1 找一找:如此高超的画技,他是怎么练出来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聋哑青年观察金鱼的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
2 反馈交流:
(1) 他告诉我…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4)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5)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呆呆地…静静地…(重点)
① 你体会什么?(观察认真、专注…)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呆呆地,静静地,忘我…)
② 情景读:他观察只是一次两次吗?多和时间了?(一年多),各位,你们是否留意过这个词?每个星期天?我们可以想象:
当春暖花开的星期天,你你来到玉泉,会看到一个特别的青年,读--(出示课件);
当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又看见了他,读--;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他--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还来到玉泉,你还发现他……
③ 春夏秋冬,周周如此,你还体会到什么?(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④ 师: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个小女孩真切地看到.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正是这样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从心里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鱼游到了纸上!
⑤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
还有(聋哑青年的心),聋哑青年这样写道,读(出示课件: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再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以下的关联词来说说。(出示课件:关联词)
4 拓展延伸,悟道升华
4.1 说一说:你认为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4.2 讲一讲:你收集到的更多勤奋认真、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故事。
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像聋哑青年那样专注认真、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5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5.1 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勤奋、专注、坚持不懈…)
5.2 其实,我们收获到了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比如:
① 动作描写,如:他有时工笔细描(生补充)
② 语言描写,如;哟!鱼(生补充)
③ 侧面描写,如:从旁边人们的赞叹,写出了青年绘画技艺的高超。
篇5: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①(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②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①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不协同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 澈 壶 缸 徽 聋 哑”。
③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④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①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③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②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④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③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④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篇6: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 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 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2017.3.1 最新版
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3. 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2017.3.1 最新版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鱼———————————→纸上 恒心、专心
由小编秋山信月归整理的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精选6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