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网络科技锦书难托。莫、莫、莫!

首页 > 妙笔生花 / 正文

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精选6篇)

2024-12-20 23:20:32 妙笔生花
文章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精选6篇)由网友瀚海投稿,希望给你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当然本站还有更多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模板与范例供你参考借鉴。

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精选6篇)

篇1: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

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

导语:《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欢迎浏览

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

《小兵张嘎》称得上是红色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的摄影技术也有独到的地方。张嘎子是最为人熟悉的银幕小英雄,在革命队伍中,他从一个倔强、淘气的嘎小子迅速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又有较高觉悟的八路军战士。影片的是黑白的,对比彩色的电影当然有所不及,但是黑白的影片出奇的明快,在明快之中给人一种纯朴的感觉,带有刚健、坚实的气息。虽然它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距离现在的时代已经比较远了,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情节让我感动不已。

在鬼子的一次突然袭击中,张嘎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战士被鬼子打死了,侦察连长钟亮叔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奶奶报仇,匆匆收拾行装,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天很高很高,只有淡淡的几朵白云浮着,绵延不绝的千里长堤上一排排参天的大树巍然挺立着,嘎子满怀着复仇怒火在长堤上急促地奔走。他来到水流湍急的河滩,脱下衣裳,毫不犹豫地投身这宽阔的河流,矫健地向对岸游去。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画面啊!它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再遥远的路途,再险恶的环境,都阻挡张嘎投奔革命打鬼子,为奶奶报仇的决心。

影片中景物的线条流畅豪迈,具有冀中平原的乡土色彩。对背景的处理,音乐的烘托,都是能根据人物的感情变化,做到了情景交融。人物主要线条很突出,脸部表情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张嘎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畏惧,甚至还把一口浓痰吐在汉奸的脸上。这时,镜头集中在张嘎的脸上,能清清楚楚地看见,他嘴角狠狠地抽动了两下,把张嘎不畏强暴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夜间,他趁敌人不注意,偷偷地溜出来,还放了一把火,火光映着他的脸,线条分明,嘴角挂着一丝微笑的神情,这充分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

人物近景大都拍摄侧面或半侧面的角度,给张嘎的斗争增加了一种动势,唤起观众一种奋勇前进的力量。欣赏这部影片时,我整个人似乎都被裹在影片当中,身临其境,难以自拔。我的情感随着张嘎的行动而起伏,时而是失去亲人的痛苦,时而是对敌人的切齿仇恨,时而是歼灭敌人的欢乐。

张嘎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的成长过程深深地震撼了我,唤起了我内心那一份最美好、最宝贵的真情。使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诚挚坚定地面对人生。我的一生里能有几次这样的感动呢?无疑,小兵张嘎的形象将长期活在我的心中,他将教会我怎样去热爱自己的祖国。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

我喜欢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亮剑》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兵张嘎》,尤其是里边的主人公——张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被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被嘎子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嘎子从小没父母,一直跟奶奶过,奶奶为了保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打死,年幼的嘎子成了孤儿。他为了给奶奶报仇,身犯险境,支身闯入鬼子司令部,而被鬼子抓住,鬼子对嘎子威逼利诱,要他说出八路军的秘密,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丝毫不屈。

真是闻名如见其人啊!“嘎”气十足!在路上,与胖墩打架,犯了错误,罗队长关他禁闭,只要他承认错误即可。嘎子有一双小而亮的眼睛,一身黝黑的皮肤,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生活艰苦,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敬仰。

电视里的鬼不灵、白洋淀是水光山色,四季竞秀,芦苇茂盛,满淀碧翠,好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可是就这一个美丽的白洋淀却成了日本鬼子的屠宰场,真令人心酸。还好,最后我们扬眉吐气了,嘎子和八路军同心协力,在与鬼子、汉奸之间一次次斗争和战争。打击消灭了敌人,让日本鬼子陷入水深火热中,白洋淀成了侵略者的葬身之地。

看完电影:想想嘎子,同样是孩子,嘎子因为国恨家仇成为抗日小战士,是一名优秀的八路军侦察员。而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里,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一丝丝的困难与磨练。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更没有经受风雨的洗礼。我们像古代的皇帝一样饭来张口,衣来申手,生活还不能自理。我们每天都山珍海味,而父母还担心我们营养不够,带我们到医院体检。然而一旦暴风雨来临之际,我们又会出现怎样令人惊愕的局面呢?

同学们,我们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祖国属于我们,社会需要我们,我们要发奋读书,让我们这些美丽的花朵也像嘎子一样。用我们双手和智慧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让我们每一个国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团结一心,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

暑假里,我后看了《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视。它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小嘎子那幽默、风趣、聪明、勇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中有两个情节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小嘎子在“鬼不灵”遇上了小伙伴胖墩。小嘎子便吹嘘自己当上了八路,跟老罗叔打过鬼子,惹得胖墩直眼红。后来,嘎子和胖墩决定以摔跤来争夺老钟叔给嘎子做的木头枪及胖墩的皮影。刚开始,嘎子趾高气扬,压根没把小胖墩放在眼里。一不留神,便被胖墩给摔倒了。小嘎子便觉得羞极了,刚才那股子“傲劲”一下子没了。他看胖墩那得意的样儿,再听听周围小伙伴嘲笑的声音,嘎子气极了。趁胖墩不注意,冲上去狠狠地咬了胖墩一口。疼得胖墩直在地上打滚。而嘎子却在那儿开心地笑着。后来,嘎子受到了区队长的批评,认识到自己违反了纪律,他心里十分后悔,决心改正。

还有一次,小嘎子和英子他们一起被关进了鬼子的牢房。凶残的龟田太君从他们口中得不到情报,便决定杀害他们。在就要枪毙他们的最后一刻,嘎子突然提出抗议:“日本人没本事,只能欺负弱者。有能耐咱们比一比!”嘎子的话激怒了龟田,他决定和嘎子比个高低。嘎子提出比爬树,鬼子同意了。只见一个胖胖的鬼子抓着树枝,爬到了树上。该嘎子了,只见他像猿猴一般,一溜烟便爬上来树。还没等鬼子回过神来,嘎子早已跳上了屋顶,翻过墙跑了。把龟田气得暴跳如雷,不停地大骂:“混蛋!混蛋!”

看完以后,我思潮起伏,想了很多。嘎子真是太勇敢、太机智了。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以坚强的八路军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消灭敌人,他流了很多血;为了保卫祖国,他付出了太多太多„„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少年英雄!

看看嘎子,再想想我,觉得自己和嘎子简直有天壤之别。我在做事时,总是缺乏自信心和毅力;遇到困难时,总想去依赖别人。今天做作业时,有两道题感到难做,有困难,我便跑去找妈妈。并缠着要她给我讲。可她提出的几个与作业相关的问题我都不回答不上。爸爸知道后,责怪我不懂脑筋,总依赖别人,我还不服气。

看到嘎子的事迹,我羞愧万分。从今以后,我要学习嘎子,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做一个勇敢、知难而进的人。将来用双手建设祖国。也希望广大少年朋友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

嘎子是我的目标,我会以他为榜样,奋勇前进!

篇2: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

二(3)班七色花中队主题队会课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地区队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但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叔和罗金保叔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篇3:小英雄姜墨林的抗日故事

姜墨林, 192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红土墙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双亡后, 姜墨林与哥哥相依为命, 为了生活, 年幼的他就已干上了繁重的农活, 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和肆意掠夺, 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整个东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的境地。姜墨林保家卫国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 幼小的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儿童团里露头角

1932年, 刚满11岁的姜墨林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地下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积极上进的他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儿童团员。虽然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 但论起本领来却是超群出众的, 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因此, 地下党组织常常派他到日军占领区做侦察工作。无论情况多么危险、任务如何艰巨, 姜墨林总是积极热情地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 并能出色地完成。每当侦察途中遇到敌人的追问盘查, 他总能运用机智巧妙的办法, 摆脱敌人的纠缠, 闯过一道道险关。他还以唱歌、跳舞的方式, 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 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游击队中立战功

姜墨林的抗日活动, 很快就引起了宁安县境内日军和汉奸特务的注意。为了保护和培养姜墨林, 地下党组织决定把他调入游击队。1934年初, 13岁的姜墨林参加了党直接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看到这么小的战友, 战士们私下议论:“他能拿动枪吗?枪一响他不得吓哭呀?”看到战士们担心的目光, 姜墨林在心里暗下决心, 不练出过硬的杀敌本领誓不罢休。经过一番勤学苦练, 他射击的准确度有了显著提高, 还学会了写便条和一般书信。有一次, 在镜泊湖北面的杨胖子沟一带, 姜墨林所在的同盟军与日军交火了。战斗一打响, 他迅速找到一块大石头作掩体, 瞄准敌人, 稳扣扳机, 一枪就打死了一个日本兵。面对远处冲过来的日本军官, 手疾眼快的姜墨林投出了一枚手榴弹, 炸得敌军官血肉横飞。战斗结束后, 战士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对他刮目相看。

突袭双河镇显身手

1935年12月下旬, 日军集结了大批兵力, 向我游击根据地进行疯狂“讨伐”。经部队党组织研究决定, 姜墨林所在的教导大队参加突袭双河镇的战斗, 以转移日军的目标。双河镇上住有四五百户人家, 驻守着日伪军400百余人。东关据点作为双河镇核心据点, 地势险要, 戒备森严。姜墨林等十几名队员被选拔参加摧毁东关据点的突击队。当时正值隆冬时节, 原野、山岗上白雪皑皑, 森林中的积雪一丈多深, 气温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寒风刺骨。姜墨林率领突击队, 在风雪交加中急速行军了两天两夜, 到达双河镇后, 顾不上行军劳累, 立即编组, 准备战斗。他们抓住拂晓前的有利时机, 个个像“小老虎”, 飞越一丈多宽的壕沟, 靠近了敌人的铁丝网。就在他们正要动手割断铁丝网时, 被敌人发现了。霎那间, 敌人机枪、步枪的子弹像雨点似地射向他们, 处境十分危险。只见姜墨林沉着果断, 指挥战士们立即原地潜伏在雪坑里。然后, 他把突击队分成4个小分队, 命令从不同方向挖雪挑沟, 匍匐前进, 直奔敌人碉堡。二十米、十米、五米……当突击队接近碉堡时, 姜墨林首当其冲, 提着一捆手榴弹向敌人的机枪口里推。刹时, 只听“轰”的一声, 敌人的碉堡飞上了天。敌人的机枪哑吧了, 日伪军鬼哭狼嚎。姜墨林向敌人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要枪不要命, 投降吧!”果然, 有的伪军扔下枪逃跑了, 有的举手投降。后继部队上来后, 迅速占领了敌人的这个核心据点———双河镇。

雪岭歼敌展英勇

突袭双河镇的战斗, 歼灭了日伪军100多名, 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战利品。为避免敌人增兵报复, 我部队决定立即撤出双河镇, 向深山密林中火速行军。由于连夜的雪山密林行军, 队伍早已人困马乏, 于是在一座山岭中休整。炊事班战士立即生起篝火, 化雪水做饭, 警卫班战士负责警戒;姜墨林和其他战士抱着枪支, 坐在雪地上, 靠着大树酣睡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工夫, 黑夜中忽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炮声, 随后听到有人高喊:“掩护部队占领阵地!”姜墨林猛地从熟睡中惊醒, 意识到敌人已经追上来了, 他揉了揉眼睛, 急忙拿起枪飞奔到山岗上一堆石砬子后面隐蔽起来, 瞄准追过来的敌人狠狠地射去。战斗越来越激烈, 姜墨林和战士们也越战越英勇。面对疯狂扑来的一群敌人, 姜墨林从腰间抽出一枚手榴弹, 高声喊道:“同志们, 胜利不能让敌人夺回去!狠狠地打呀!”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 敌人纷纷倒下。这一场战斗, 姜墨林率领的“小老虎”队共打死日军七八十名、敌人战马一百多匹。

后勤保障显机智

1936年2月以后, 在党中央“八一宣言”精神鼓舞下, 东北抗日斗争不断高涨。主力部队向北转移到牡丹江、松花江下游一带活动。姜墨林所在的原五军教导大队, 已改编为二路军指挥部直属教导团, 他也经常受省委和总指挥部的派遣, 到敌人严密控制的牡丹江、林口等地活动, 有时要传达紧急指示, 有时要购买军需物资。有一次, 组织上派姜墨林去牡丹江下游四道河子沟里抗联办事处送信。他一路上乔装独行, 机智行事, 把信件顺利交到负责人冯丕让处长的手里。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 姜墨林有时穿上一身破烂衣服, 装成一副流浪儿的样子;有时又装作与同伴打架, 哭哭啼啼地躲过警察, 每次都想尽办法, 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出色地完成。

1937年冬, 大雪封山, 气温骤降。由于日军的疯狂“讨伐”, 部队人员越冬急需的粮食和棉衣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粮食和冬季服装紧缺问题, 总指挥部决定派姜墨林率领一小部队, 突破敌人封锁线, 找地下党组织和抗日救国会帮助补充所需的军用物质, 如地方解决不了, 就自己想办法购买。姜墨林受命后, 仔细谋划、谨慎行事, 采取灵活、分散的办法, 把钱分发下去, 发动老大爷、老奶奶、儿童买棉花、布匹等物品, 再把这些物品零零散散地带出城外, 送到指定地点集中。不到一星期的时间, 就集中起来上千斤棉花、一百多匹棉布, 还有一些棉鞋和其他物品。聪明机智的姜墨林, 把组织上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 难怪总指挥部的领导感叹地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危急关头勇献身

1940年深秋, 由于斗争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 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姜墨林率领小部队, 转移到绥芬河大青山一带活动。一天, 他们小部队来到战略要地乜河镇。镇上驻守着万余名日伪军, 镇南有一个驻守二十余名日军的敌人据点。黑夜中, 姜墨林率领小部队趁敌人毫无防御准备之际, 发起奇袭,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就将驻守的二十多名日军全部消灭。得知据点被摧毁的消息, 敌人立即纠集几百名骑兵、步兵, 向姜墨林小部队追击而来。姜墨林果断改变转移方向, 直奔东宁县南部山区。但当部队到达二十八道河子时, 已被敌人层层包围在河谷里。姜墨林深感情势危急, 与几名党员商量后, 立即烧毁了文件, 砸碎了电台, 并顽强进行反击, 但终因寡不敌众, 在敌人疯狂的火力攻击下, 姜墨林所率小队战士接连倒了下去。当阵地上只剩下姜墨林等4名战士时, 他一边狠狠地向敌人射击, 一边命令其余3名战士:“你们赶快突围, 回去报告总指挥!这里由我顶着。”突然, 敌人的一颗子弹打在姜墨林的腿上, 他忍着疼痛, 又对敌人猛烈地开枪射击。正在紧急关头, 机枪突然哑了, 他迅速掏出盒子枪, 瞄准蜂拥而上的敌人, 一枪打倒一个, 一连消灭十几个敌人。最后, 姜墨林停止了射击, 愤怒地凝视着围上来的敌人, 毫无惧色。当敌人逼近时, 姜墨林用最后一颗子弹, 从容不迫地射进了自己的胸膛。就这样, 这位年仅19岁的小英雄姜墨林, 壮烈地牺牲在抗日救国的英雄阵地上。

姜墨林牺牲后, 敌人在他的衣兜里只找到一张纸条:“中国必兴, 日寇必亡!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救国胜利万岁!”日本军官看后, 气急败坏地举起姜墨林的遗体, 抛入湍急的二十八道河。

篇4:学抗日小英雄做最美好少年

抗日小英雄王璞

王璞的老家在河北省完县野场村,当年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小王璞是抗日儿童团的团长,曾机智勇敢地抓住过敌人派到根据地来刺探情报的特务,还和小伙伴们一起,用自制的土地雷炸伤一个狗汉奸,俘虏两个日本兵。

1943年春,日寇集结7000多人,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王璞和乡亲们躲藏在一个山沟里,不幸被鬼子发现。鬼子把乡亲们围在一块狭小的平地里,把刺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要他说出八路军和村干部的下落。王璞回答说:“死也不告诉你们!”看到鬼子威胁诱骗乡亲们,王璞大声说:“我们什么也不能说,宁死不当亡国奴!”王璞带领20多名儿童团员,一起背诵《抗日公约》,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鬼子的机枪响了,包括王璞等儿童团员在内的118名平民百姓倒在血泊中。后来,政府召开追悼大会,纪念死去的乡亲们,并追授王璞“抗日小英雄”的称号。

小英雄李爱民

李爱民是山西太行山区的抗日小英雄,他聪明机智,曾经智闯鬼子的封锁线,完成组织交给他送鸡毛信的任务;他还曾把抗日标语贴在伪军的炮楼上,极大地动摇了敌伪的军心;他还曾给八路军带路,及时报告鬼子的动向,使鬼子钻进八路军的包围圈中……

1943年秋,从太行山区转移出去的乡亲们,趁夜回到家乡抢收庄稼。快天亮时,乡亲们扛着收好的庄稼往回走,李爱民背着一口袋稻穗走在最前面。他故意和后面的乡亲们拉开一长段的距离,以便有情况时能及时报信。

“站住!干什么的?”果然,走在最前面的李爱民被鬼子的流动哨发现了。

李爱民大声回答:“走路的,别开枪!”乡亲们远远地听到李爱民的喊声,知道遇上鬼子了,都钻进路边的庄稼地躲藏起来。

鬼子盘问李爱民:“你们村里的干部都躲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鬼子拿出一把糖塞到李爱民手中,想诱惑他。李爱民将糖摔在了鬼子的脸上,喝道:“谁吃你的臭糖!”鬼子恼羞成怒,挺起刺刀对着李爱民刺了过去。就这样,李爱民为抗日献出了自己年仅13岁的生命。

儿童团团长金汉

山东半岛的浦南前村,至今还流传着当年抗日儿童团团长金漢和小伙伴才子一起打鬼子救八路军战士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5名八路军战士被鬼子追击。他们一面组织还击,一面撤退,退到了一条河边。当时金汉和他的小伙伴才子就在不远处的船上,他们发现八路军战士已经无路可走了,急忙将船靠上去救援,让八路军战士上船。金汉关照才子将八路军战士送过河,自己却留在原地扰乱鬼子的视线。果然,鬼子没有注意到才子的船,而是将金汉截住了。鬼子截住金汉后,掏出一把钞票,叫金汉给他们撑船追杀八路军战士。金汉说他不会撑船,把船撑得东倒西歪在水面上乱晃。一个鬼子端起刺刀向金汉刺过去,被金汉一把抱住,一起掉入河中。金汉在水下把鬼子闷死后,露出水面换气,不幸被鬼子的排枪打中。

第二天,乡亲们在下游的河滩上,找到了金汉的遗体;儿童团团长金汉,为抗日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篇5:抗日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

1.英雄雨来观后感

最近,学校里组织五年级同学去观看爱教影片《小英雄雨来》。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英雄雨来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情景。雨来虽然年纪小,但是在日本鬼子面前却毫不畏惧,敢于勇敢的和日本鬼子作斗争。

有一天,正当雨来他们在教室上课时,一群日本鬼子闯了进来,带走了雨来的老师,并提前给他们放了暑假,教他们日语。

当时,雨来才12岁,但他面对着那些可怕的日本鬼子,小小的雨来却并没有屈服于他们,而是机智地与日本人作斗争,一个小男孩打听到鬼子要从水路把老师带回日本,雨来便和小伙伴们在附近设了一些小埋伏,却把那群小鬼子打得稀里哗啦。老师便趁此机会,用小刀割断了绳子,跳入了河内,他们救出了老师。

这些画面虽然有点幽默,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难过。和他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虽然那时的条件那么艰苦和危险,但是雨来他们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从来没有退缩,勇敢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了老师,为保护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自从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应该向雨来学习,勇敢的面对挫折,面对生活上的困难,用自己的智慧攻克难关。

2.抗战电影《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我观看了《小英雄雨来》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很佩服雨来,他机智勇敢,有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雨来是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子,他熟悉水性,常常做出一些出乎人意料的事。雨来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非常调皮,而且还经常作弄老师。有一次,雨来给老师捉了两条大鱼送去,老师让他把鱼放在厨房里,他跑到厨房后,竟然往老师的锅里放了一只癞蛤蟆,当老师去做饭的时候,打开锅盖,癞蛤蟆又叫又跳把老师吓得大叫,可雨来和他的小伙伴躲在厨房后面偷偷地笑了起来。老师对雨来一番教育之后,雨来决定向老师承认错误。

自从鬼子进入他们的领域之后,雨来就变了,他不再是一个只会贪玩的小孩了,他有正义感,有智慧。他们的老师被日本人抓走以后,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便想办法营救老师。他们先在日本人的酒里下了泻药,把那些日本人整得很惨,都是来不及脱裤子就跑着去上厕所了。他们就这样一个人出厕所一个人进厕所,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狼狈不堪了。之后,日本人为了报复雨来他们,曾让人去抓过他们,但是都被雨来和小伙伴们设得机关正的屁滚尿流的。

最后,日本人为了防止他们再受到攻击,就押着老师渡河,但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潜在水底,用一根长木头做伪装,趁机把日本人的船掀翻了,雨来和同学们还把日本军官拉进了水里。后来,雨来和小伙伴们终于把老师给救出来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为雨来的机智勇敢拍手叫好,也不禁有一些羞愧。他们那时生活的如此简陋,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教室里只有一块破黑板和几张破桌椅。可是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在侵略者面前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勇往直前。雨来的聪明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当看到雨来他们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时,不禁让我们哈哈大笑,雨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篇6:《抗日小英雄——海娃》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海娃,因为他很聪明,智慧,爱动脑筋等,他还帮老百姓们赶走了日本鬼子。

有一天,他爸爸给了一封鸡毛信让他送给八路军的张连长。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决定选一条最安全的路,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到了鬼子,海娃担心鸡毛信被日本鬼子发现,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日本鬼子抓住他问他是不是小八路,海娃说:“什么,我不懂。”鬼子没有办法,就抓海娃一起走,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了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最终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却晕过去了,因为他太累。最后,张连长根据鸡毛信的信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还抓到日本鬼子的司令。

由小编瀚海整理的文章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观后感(精选6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

Tags:观后感   小兵   抗日   精选  

搜索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