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师(精选十篇)
中职英语教师 篇1
一、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宰者, 强调教师的教, 忽视学生的学;知识单向传授, 学生参与少, 被动求知, 学生知识系统的获取是外部强制输入个体的结果,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惰性的, 很难向应用领域迁移, 知识学得多用得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 学生是教育的中心,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为学生而教。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的输入,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意义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 在一定的情境中, 借助于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等人的帮助, 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条件, 促进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 一步步地逼近最近发展区。
1、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
教学活动的中心应从教师引向学生, 开展探究式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体验为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和对学习过程作出决定, 逐步地引导学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即所谓的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应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但语言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成语言技能。技能是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和智力活动的方式。语言技能的训练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 英语应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课程。在整个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是外语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最好的教学实践就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和任务, 再由学生去探究, 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和再现信息;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 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从而将外在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语言经验和智慧。显然, 在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中, 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 而是学生个体内在觉悟建构的结果, 其所获得的语言知识是活性的运用与创新, 因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其内化于个体内的有机成份将很快地从内部输出, 转换为有效的语言能力, 其结果是知识学得多用得多。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要完成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好的办法是使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活动与自己的交际需要和经验相联系, 从真实环境中去感受, 去体验。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和内容, 注重主题导向的学习情境的创设, 即与功能项目、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情境的选择与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或未来职业情境, 使之具有实践的意义, 来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构筑属于自我的新知识。
3、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
意义建构要借助于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等人的帮助, 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形成。而且,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社会交际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因此,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语言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要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合作竞争的学生关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与交流过程中, 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进行监控, 建立起完整的表征。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情境中, 有助于培养根植在学生自我经验与先知土壤的元认知能力, 不仅基础的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实用也更扎实, 而且互动过程的变化与发展更有利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并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和共处的能力。
二、教师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因素) , 对外语学习的效率及至成败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 总是表现出诸如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愉快或苦恼之类的内心体验, 这就是情感过程。由此可见, 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或所处理的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的过程。人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 思维敏捷, 思路开阔, 解决问题迅速;而在心情烦恼时, 则思维迟缓, 思路阻塞。因此, 与智商相对应, 美国心理学家戈曼提出了情商。所谓的情商, 是指了解、控制、调整和激励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的能力。戈曼指出, 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 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水平, 更要有较高的情商。显然戈曼这里所说的情商, 就是指人的非智力因素或情感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所谓动机就是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及为达到目的而作出一定的努力。而态度作为一种情感, 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现和最终达成的成功程度极为重要。一般来说, 动机强烈、自信心强的学生, 他们在个人和课堂的学习中, 焦虑程度底, 语言的输入量大且效果好, 从而易习得语言;相反, 缺乏动机、自信心弱、焦虑程度高, 学生的语言的输入量小且效果差。然而, 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总是把发展学生的智商放在首位, 忽视学生情商的开发, 知情脱离;强调师道尊严, 师生关系不平等, 师生间缺乏民主和信任、缺乏情感的交流,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怀疑和焦虑之中。可见, 在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爱是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的核心要素, 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 就会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 从而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 减少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过虑。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机, 调整学习的态度, 树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因素、生活环境等不同, 心理活动在不同人的身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 这样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任何成功的教育都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外语教学中, 首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采用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充分地发展, 从而激发每个学生个体蕴藏着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 教学艺术的本质, 不在于传授本身, 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有效地获取、贮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措施。换而言之, 就是学生对在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策略。学习知识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将已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并在实践中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 掌握其中的方法。外语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要想学习成功, 学生不仅需要勤学苦练, 更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外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一是教给学生知识, 一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 一是“渔”。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 则可终身受益。在英语教学中, “渔”就是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方法, 使其学会如何学习,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生学习策略训练中,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由于策略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的, 教师着重要培养的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计划, 制定明确的个人学习计划, 并独立地实施、评估计划, 其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抓好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和课后及时复习, 这是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 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策略, 当学生外语知识不敷使用时, 便可灵活地运用种种补偿或回避手段, 以使交际顺利进行。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信息资源中, 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 信息作为产生知识的原材料, 要升华为新的思维、新的知识, 需要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去获取真实的语言材料, 使英语学习更具交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语言学习中去, 使其成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工具,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掌握了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不仅可以最小的努力, 有效地利用原有的知识和外语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为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 不断地开发自身的潜能, 提升自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 才能实现中职英语教育目标,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琳, 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H].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4) .
[2].徐青根, 贾冠杰.走进高中新课改[G].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中职英语教师调查问卷 篇2
尊敬的老师: 您好!以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您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师资发展的看法,了解教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影响发展的因素,为加强中职英语师资建设、促进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发展提供依据。本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您的答案将是保密的。请您在百忙之中帮助完成此调查问卷。您的回答将成为调查报告的组成部分,并是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之一。
【填写说明】 本问卷共3 页,如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您的基本情况 年龄 :
性别 : 原始学历 : 专业 : 职称 :
总学生数
节,周课时 : 专业 :
目前的学历:
您是 否是专职的英语教师 您担任
节;
您的教龄()A.5 年以下 B.5-10 年 C.11-20 年 D.21-30 年 E.30 年以上 您的教学与科研情况:
二、您的教学与科研情况:
1、您认为实施新课程以来,您的教学生活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B.更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了 C.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压力更大了 D.更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E.开始有点不适应,逐渐感到习惯了 F.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
2、您认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可能受到的制约是()A.通用英语考试的命题取向 B.上级部门的评价导向 C.学校管理方式理念 D.课改意识淡化停滞 E.各方面压力
3、您认为学科教材选用方式下面哪一种较好?()A.全市统一 B.全区统一 C.学校自选 D.教师自选
4、您喜欢的课堂教学现象是()A.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 B.学生有秩序的发言 C.学生因兴趣而激动 D.学生可以插话 E.师生、生生之间有争论 F.小组活动很热烈 G.学生紧跟教师思路 H.达到教学设计的理想效果
5、您讲授一节课需要的相关工作时间(包括备课、批改作业、辅导等)()A.1-1.5 小时 B.1.6-2 小时 C.2.1-2.5 小时 D.2.6-3 小时 E.3.1-3.5 小时 F.3.6-4 小时 G.4.1-4.5 小时 H.4.6 小时以上
6、您在备课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最多的是()A.寻找课外相关知识 B.策划学生活动 C.制作教学课件 D.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E.书写教学设计文稿(教案)F.选择教学策略
7、您在备课的时候,您最经常考虑和反思的问题是()A.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B.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 C.评价方式及其有效性 D.落实新理念于教学中 E.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F.教学目标与本校具体情况的关系
8、您认为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A.巩固加强知识与技能 B.创新思维的验证 C.活跃课堂气氛 D.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E.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与交往能力
9、您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是()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B.形式很好,组织起来有点困难 C.在大班额班级教学中有利于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D.有利于好生差生的相互帮助促进 E.有时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F.讨论的话题很难设计,要慎重使用
10、一堂课结束后,您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是()A.在其他班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教学 B.以教后记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并思考 C.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 D.在反思和思考的基础上就本堂课重新设计
11、现阶段,教学中经常困扰您的主要问题是()A.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平衡 B.对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的把握 C.工作负担重、压力大 D.一节课设计的内容常常无法完成 E.教辅材料不足 F.语音室和教学硬件设备不足
12、就您本身来说对改善您的教学效果的最大的障碍是()A、专业知识欠缺 B、教育教学理念欠缺 C、经验不足 ___ D、其他(请填写)____
13、在编制练习题方面,您感到最欠缺的是(仅选一项)A、相关知识和技术 B、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C、没有时间和精力 D、其它(请填写具体内容)
14、目前,您进行教学评价的方式有()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随机口语抽测 D.课堂小测 E.各种学习活动表现评定 F.档案袋形式记载
15、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的主要形式是()A.评语 B.评价表 C.表现记录 D.纸笔考试
16、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评价方式是()A.学生自评、互评 B.教师评定 C.表现记录 D.纸笔考试
17、学校对您教学工作的评价()A.主要看考试成绩 B.重点看日常工作表现 C.通过教师自评、处室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 D.很少评价
18、你是否认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A.是 B.否
19、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你是否自愿去搞科研工作()A.是 B.否
20、您发表的论文()A.无 B.1-5 篇 C.6-10 篇 D.10 篇以上
21、您的获奖论文最高等次()A.全国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22、您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书籍()A.无 B.1 种 C.2-5 种 D.5 种以上
23、您负责或参与课题(可多选)()A.全国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E.校级 F.不参加
三、您的教研情况:
1、您所在的教研组活动通常采取的形式是()A.轮流上公开课 B.互相听随堂课,大家一起评论课的优缺点。C.一个阶段活动有一个确定的探讨主题,大家一起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D.集体备课。
2、教研组(备课组)每月组织研究活动的次数是()A.无 B.1 次 C.2 次 D.3 次 E.4 次 F.5 次以上
3、您的师徒结对情况是()A.无 B.相互听课交流频繁 C.较少听课交流 D.形同虚设
4、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最希望研讨的问题是()A.学校课改发展思路 B.课堂教学改革 C.评价改革 D.校本课程 E.教学资源整合利用
5、您对自己参加教学研究的看法是()A.没什么看法,领导安排,作为一项工作任务。B.工作已经够杂、够累,人也定型了,不参加的好。C.自己觉得有研究的必要,但有点力不从心。D.研究要讲究实效。
6、您是否经常关注英语学科的最新发展()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从不
7、您是否经常关注教育科学的最新研究动态()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从不
8、您在平时注重采用何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水平()A.参加市、区、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B.注意学习课改理论书籍 C.上网查阅资料 D.关注周围出现情况,多用换位思考研究对策 E.学习他人先进经验 F.争取参加课题研究
9、你认为对改进教学最有帮助的活动是()A.市、区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 B.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C.继续教育 D.参与课题研究 E.通过网络、书籍自学
10、你认为有助于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方式是(可多选)(A.做课、说课 B.专业知识的讲座 C.教学案例分析
浅析中职英语教师的人文情怀 篇3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由此可见,纯粹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包含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才是新课程视角下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我尤其深切地感受到,以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 如何才能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
一、用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效应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把物理学概念“力场”引进了心理学。根据他的理论,凡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心理场,由他的理论引申:凡是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教师心理场。围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活动,课堂教学诸因素在心理层面上构成一个“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包含许多要素。例如,教师发出的知识(内容,连同其准确性,新颖性,趣味性等),教师使用的教学法(逻辑性,启发性等),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热情,自身的激情等),教师的外语口语(标准,流利等),风度(大方,整洁等)。从心理暗示角度讲,教师的心理场形成向心力,直接在心理层面促进学生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的课堂情绪会造成影响。所以,我在上课时,无论上课前的情绪如何,我都会在课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尽量以一种轻松愉快,精神饱满的状态来面对学生。课堂中, 我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 思维就被有效激活, 注意力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能极大地发挥出来。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 有效开发情感资源
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 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部分,有效地开发情感资源
1.教师以情感为手段, 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我在上中职一年级的英语基础课的unit4 Time 这个单元时,文章里父亲对儿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Would you please get to the airport to meet your grandpa at nine thirty tomorrow morning ? 我就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亲要儿子办事,还要这么客气地问Would you please呢?学生纷纷讨论发言,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在任何场景下,无论对自己的长辈还是比自己职位低的人,都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礼貌习惯。通过这样的讨论引导,使学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教育。
2.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年级电子商务专业的英语课Unit 4 I’ll have to have my watch replaced的主题是关于投诉产品。联系学生即将毕业,可能从事服务行业并处理来自客户的抱怨,我引导学生思考:How do you feel when the customer gets angry with his product? What will you do to let the customer not feel angry any more?How do you keep manners when you deal with this kind of situation?
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其职业生涯可能碰到的问题的思考。通过想象处理投诉抱怨的场景,让学生掌握在投诉抱怨场景下,如何规范用语,并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如何礼貌地进行投诉;处理投诉时保持笑容并保持友好态度。
三、教学活动中加入情感互动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加大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间多开展pair work 和group work活动,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在课堂上课可营造你追我赶,互帮互助,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氛围。
1.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增加自我效能感。教师在课堂上若单独点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则怕说错而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在pairwork和groupwork活动中,同学间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从而树立起说英语的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可增强学生间的团体意识。在配对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学生有一致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共识。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学生进行亲密的合作,互相答疑解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强化,也有利于培养其人际交往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创造切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语境,让教学活动生活化。如询问地址,人物介绍,谈论业余爱好等。学生能在模拟场景中理解,运用语言功能,自然习得在恰当的场合,时间说适合的话。这样也能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做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技能,而且要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底蕴。通过在中职英语课堂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凤年.基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8).
[2]孟春国.英语课程改革中情感教学的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7)
探析中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角色,引导者,激发者,研究者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只有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夯实基础, 才能实现其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中职英语教育要使学生学会生存与发展, 就必然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从以知识的掌握为目的向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转变。当前的中职学生对就业前景信心不够充足, 学习主动性相应较低, 尤其是在英语的学习中, 与专业课相比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 因为底子薄, 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更是缺乏信心。中职学生英语课的教学难度相应更大, 如何让中职学生喜欢英语,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 了解学英语的真谛?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英语教学新理念, 关键是中职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自觉地变换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一、中职教师应该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因此, 即便是英语课上满口“洋文”, 滔滔不绝的教师, 充其量也只能算做满堂灌的“讲师”, 而非帮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实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要作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到以下两点:
首先, 教师要从以模仿和灌输去实现学生技能训练的短期行为转向内涵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永无止境的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素养的训练。教师不仅应恰当地掌握讲授的最佳精度和练习的有效分布, 给予学生在课内外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 还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去不断地创造适应学生个性的学习方法, 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学会运用艺术手段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借助艺术手段的外语教学可以使学习变难为易, 可以增强外语课的教育、教养性, 所以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点绘画、书法、指挥、编导、制作等多种才能, 提高自身文化品位,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中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策略的辅助者
传统的英语教学, 教师只是把外语学习理解成学生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记忆与理解, 往往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职校英语新课改的新形势下, 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组织教学工作以外, 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以辅助者的形象出现, 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困难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自主学习的观念, 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清楚地意识到语言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显著的学习成效, 要想得到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辅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个人, 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打消学生惯性的依赖教师的心理, 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 教师只是起到监督和辅助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还应该辅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对于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经验总结, 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调整计划。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 要促使学生学会思考, 能够对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 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进一步地调整学习的目标和策略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不仅要具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能力, 还要辅助学生掌握应对各种挑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指导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中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
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 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 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 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中职学生起点较低, 基础薄弱, 但如果英语教学方法得当, 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中职学生同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英语水平。反之, 如果放任自流, 看低他们, 他们会很快更彻底地对英语学习失望, 更加灰心, 最终丢掉英语。因此他们是最需要激励的学习群体。
很多中职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英语学习存有畏惧心理, 久而久之便形成不良的“心理劣势感”, 这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 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自我成才的信心。要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力,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优势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偏向于开口说, 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语法, 有的相对会觉得记单词容易些, 有的宁愿训练听力……都有自己相对喜欢的某一方面, 发现学生的特点, 鼓励他们继续发挥突出点, 强化训练他们的薄弱点, 提高他们的心理优势感, 鼓动他们的学习士气。而最好的鼓励方式莫过于让学生经常品味到成功, 让成功鼓励学生不断走下去。要充分运用“成功激励”的方法, 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
在职校外语教学中, 首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采用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充分地发展, 从而激发每个学生个体蕴藏着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同时, 要努力找到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 于平庸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的方法可以是一个眼神, 一句话, 一种处理结果——若干年后, 教师可能会忘记自己对学生的鼓励, 可这些鼓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为鼓励和肯定, 学生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由“怕”到“爱”的转变。
四、中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积极评价者
在传统的课堂上, 往往只有目标评价而无过程评价, 它只有选择性功能而无发展性功能。这种评价使学习困难学生始终逃避不了失败的厄运, 反复失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 以差生自居。高中英语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 中职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有效地恰如其分地实施和运用评价。教师的眼睛里, 不能只装几个尖子生, 而应善待所有学生, 不偏颇, 不歧视。要积极转变观念, 善于在教学的推进过程中, 合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评价, 真正让学生体验喜悦、体验成功, 但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的鼓励、表扬是“善意的欺骗”。教师在课堂的评价方式应主要是鼓励和表扬, 但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 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对学生的失败, 也要正确评价, 尤其是在其出现反复时, 要能引导学生仔细分析, 正确归因, 制定对策, 帮助学生树立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
五、中职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研究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研究者。教师应摒弃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的角色, 代之以积极主动的“研究者”的角色。英语《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中职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需要研究自己的学生, 研究他们有什么样的特殊的学习需要, 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 又有着哪些方面的相同等等;其次需要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内容有哪些是合适的, 有哪些是需要改革的。中职英语教师还必须立足于教材, 开发出适合中职教学要求和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辅助材料、教学方法, 甚至是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教师自身也必须由原来的教学型教师转向教学和科研并重型教师。唯有如此, 中职英语教学才能教出特色,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六、中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学习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在担当这个角色时应做到:一是选好英语教材。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师应配合教育机构, 在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时代性、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和题材丰富多彩的教材。二是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英语教材以外的其他课程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三是要经常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同时鼓励他们交流学习资源, 这种互动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四是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 并配合教学机构积极创造条件, 使学生能够积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从而增强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此外, 英语教师还应注意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合理使用课程资源, 尽量避免增加学生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总之,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 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程赋予了英语教师教学工作崭新的内涵和要求, 鉴于中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就更加需要中职英语教师迅速调整, 改变过去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重新精确定位, 积极面对中职新教改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化文若.论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自身发展[J].河南农业, 2009 (1) :38-39
[2]肖桂军.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外语教研, 2009 (4) :76
[3]李泉林.浅析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型[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1) :31
中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篇5
中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篇一
本人一年以来一直在探究和寻求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之路,由于我校学生英语知识结构严重缺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讲语法、读课文、做练习等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我们老师必须挖空心思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在日常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就业服务。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老师要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道理和探索学习的规律。老师不能实行“满堂灌”,“一堂言”的教学,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学习的轻松的教学氛围。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中职生独立性极强,自尊心也强,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后做学生知心的朋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无话不说的知己,给学生的人生之路亮起一束温暖的心灵之光。
3、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教态
教师的教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学生就喜欢老师,从而喜欢上老师的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涨浓厚,学习也就主动。反之,学生就会不喜欢老师甚至讨厌老师的教学。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也有了自己看问题的独立见解,对学生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以及动作表情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4、因材施教,摸清学生的学习口味,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为就业服务,所以训练学生日常和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才是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适合学生职场的英语口语。例如,14级旅游专业的学生,20__年学生要参加省级中职生技能大赛,所以我的教学内容就是“中晚宴会摆台”英语口语和“中式铺床”英语口语。13级旅游班面临毕业就业就教授学生酒店职场交际英语日常用语。并训练学生模拟职业场景进行对话演练。14级本科2班的学生专业性不强,英语基础极差,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就教授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用语,并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把所学口语编成自己想要的对话进行练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涨,并且都能主动的完成和参与到教学中来,看到此情此景学生的学习情景,作为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
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虽然得到了学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和成绩,但也需要更大的进步和提升,有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再得到学生的厚爱,进而促进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热情。
中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篇二
一、本学年突出了我校工作的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招生就业工作。生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搞好招生工作是学校每年的头等大事。我校在认真总结以往春季、秋季招生的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工作,我校预注册招生工作在没有影响到各部门工作和休息的情况下,完成251人的招生任务。减轻了我校秋季招生的部分压力。第二步是秋季招生工作,这项工作是我们招生的工作的重点,我们古冶技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不占优势。但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克服困难,不断研究与探索,向兄弟院校学习,寻求新的招生办法。广泛宣传,扩大学校招生范围,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使我校在秋季招生工作中招生人数达306人。到目前为止,两个阶段共招生557人。
为进一步扩大我校招生规模,我校分别与__技校、__技校等兄弟院校联合办学,20__年联合办学新生人数达332人,所以20__年我校完成招生人数889人,完成了局下达的700人的招生任务。
就业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招办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就业这个“中心”。我们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精神,努力做到以“出口”“带动”“进口”。所以我们不断跑企业,广交企业朋友。本截止到目前接触企业二十余家,安排面试15次,推荐就业学生407人。如唐山城建路桥有限公司、开滦马家沟矿股份有限公司、开滦建设集团金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滦广信公司、唐山不锈钢有限公司、首钢建设集团、首钢首实公司等等。
同时注重加强了毕业生就业教育,制定完善了我校就业推荐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推荐档案。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意见。以便提高就业巩固率。
我校具有服务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本学年我们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自身功能,同时完善我校的功能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厂企,搞好了各个专业的中、长、短期培训、鉴定工作。
第二条主线是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在现有的基础上学校将对教育、教学、安全、保卫、后勤等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将进一步培养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为目的,完善、整理、发布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规章”,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本学年严抓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安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中心。按时召开学生会,对学生出勤、仪表、举止、言行根据技校生日常管理手册提出要求。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应急小分队的作用,协助老师进行检查、监督。对违纪学生决不姑息,一律严肃处理。重新制定了学生生产实习制度。加强学生心理教育,设立专职教师,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对问题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多与家长结合帮助其健康成长。
注重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有安全教案,尤其是实习课。学生处、团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对德育工作起加强促进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环境育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历经多年逐步形成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厚实的内涵。学生处、校团委结合总务,对我校橱窗进行了内容上的更新,同时开展了各项活动,增强了校园文化氛围。规范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德育永远是我校工作的第一位,通过系列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文体活动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通过素质教育拉动学生的就业率。
在教学管理上,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中国教育总网严格教学秩序。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并按教学计划完成本职工作。实行教学“四禁止”,一禁无教案上课,二禁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三禁上课期间随意进出和接听手机。四禁对作业不批不改、有差不补现象,教务处均对上述情况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转载自百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中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篇三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回首08年这一年的工作,让我感触颇深,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我真正工作的第一年。一年里,在局党组和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从工作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使我成长了许多,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在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平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坚持求真务实,认真贯彻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从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把心思全部凝聚到工作上。我认为,只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也达到新的高度。
二、努力工作,业务技能不断提高
一年中,我主要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每月特种作业考核
特种作业考核是学校每月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在月初就要事先安排本月要考核的工种,做好计划上报安监局。确定之后各工种开班,相关的各项工作也随之陆续展开。各带班负责人员收齐学员材料后交给我,拿到转交的学员材料我还要逐个审查如发现有不符合条件要求的退回给负责人,要求学员从新填报,让上报的材料在最开始就保证无问题。接下来就是要录入参加考核学员的各项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由于各工种人员多并且需要录入的信息量大,在这个录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纰漏。为了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员信息录完之后还要再一遍检查录入的信息,往往当月上报的信息要反复检查2到3遍以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性,之后将所有材料上报给安监局。等准考证下来之后统计学员考试信息安排布置考场。安排布置考场说起来是件简单的事,但是做起来却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就拿7月份的考试来说,仅仅上午取证工种的考试教室就需要26间,教室的数量很多,我们全组人员把考试相关工作及考场布置工作提前准备完成。这26间教室每间都需要打扫,桌椅也要重新码放。我们组人员少、天气又热,我们整整忙活了将近一天,每个人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胳膊也已经很酸了,但是布置完后我还要再一次从头检查一遍考场,看看考场贴的对不对、工种号码齐不齐、人员安排是否得当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能够顺利进行。我们组工作量大、人员少,1个人做2个人的事,即使是这样我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正是由于这种无形的力量,把大家的心拉到了一起,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工作。由于这种无形的凝聚力,使全体同事紧紧团结在一起,保证了学校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部内务管理
(1)预、决算管理
开班之前的预算及班级结束的决算,由我来管理上报。各带班人员做好预算上交主任审阅后,转交到我手中,再由我来登记、存档,所在预算没有问题之后上报给校长。决算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班级决算由带班人员做好后交由主任审查,之后再由我们组内其他几个人分别审查并签字确认,问题出现在哪就从哪把问题解决。这样做减少出现错误的机率。每个班级的决算都会审查3至4遍,最后转交给我再逐一检查,没问题后对班级进行记录、保存电子版和决算班级复印件以备之后工作需要。
(2)全年台帐统计管理
培训部的台帐信息是我们一组人一年辛勤工作最直接的(体现,为了全组人的努力不白费,在管理全年培训台帐上我要求自己在工作上细致认真、填写信息准确。每一次登记班级情况信息我都会非常重视,填写有变动后我都会重新核算一遍台帐,眼睛累了歇会再干,这样减少中间环节出现的纰漏。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全组人一年工作的成绩更好的向领导汇报。虽然统计数据、核对台帐是一项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但为了把工作做好,为了同事们起早贪黑的辛勤努力,这样做自己无怨无悔。
3.特种作业证件补、改证工作
主要针对证件丢失、证件信息变动或有误,这些证件与其它特种作业证件不同,需要单独建立记录。由于这些学员都是在岗工作人员需要每天随身携带,没有证件就无法上岗,为了让他们减少工作中的不便,等证件办好回来后我会逐一电话通知。这样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是为了学员能尽快拿到手里自己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4.高、低压电工班级管理
在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之外,我还负责本校的高低压电工班教学工作。每期学习电工人员比较多占全部工种人数的一大部分。领导也非常重视,对于我还是第一次负责电工班的工作,为了把本校的电工班办好,也让学员更好的掌握知识,开课之前我都会与讲课老师课前座谈,研究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老师讲课,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并在工作中建立两支队伍“一支老师队伍,一支班主任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精神状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求讲课老师课前充分备课,上课不准吸烟、不准喝酒,不走过场。这样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对于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带班班主任协助配合管理人员组织好教学工作,上课做好听课记录,班中有任何情况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还要对学员进行管理,严格要求上课纪律、考勤制度,做好班主任应做的工作。
对两支队伍“齐抓共管”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只有把这两支队伍建设好、带好才能保证培训工作顺利的进行。
在各班进行上课的过程中,我还要求自己对本班有一种责任感,自己下去多与学员接触,了解学员的所需和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对学员负责到底。让学员在专业老师的授课下学到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贴心的关怀,这样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让他们觉得来职校学习没有白来,我们老师像他们家人一样关怀他们。
四、展望新一年
在20__年新的一年里,我会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值得的学习,把上一年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延续下去,并注重在平常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工作中,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团结同志,多向老同志虚心请教。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顺利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在新的一年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再上一个台阶。
中职英语教师 篇6
【摘要】本论文采取课堂随机实录和后续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参考型问题与展示型问题)方面的使用情况,目的是要探寻不同英语教师不同提问行为背后的教学认识和教学理念,进而进一步揭示提问行为的差异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 课堂提问 问题类型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回答做出评价,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所以研究教师课堂所提问题的类型已经成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Richards,1998)。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可以从问题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分成很多种,但本论文关注的是展示性问题(display)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Thompson,1997)。展示性问题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或教师为了让学生操练语言或检查学生是否熟记了课本中的材料而提出的”(Long&Sato,1983:58)。而与此相反,参考性问题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或“教师并不知道学生会如何回答且不同学生有着不同回答的问题”(孟春国,2003:9)。
在中职低年级课堂上参考性问题极为少见,其中一(3)班课堂上所提的32个问题中只有2个是参考性问题,而一(2)班课堂上的16也仅有1个参考性问题。但在二(4)班课堂上的13个问题中有9个是参考性问题,其中一个看似很简单的“Do you have a computer?”却引发了师生之间真实且丰富的语言交流。
由此可见,参考性问题体现了语言交流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了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因此,参考性问题的优势要大大优于展示性问题。国外学者布洛克(Brock)经过实验也发现:当经过参考性提问培训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参考性提问的次数显著增加以后(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比例达8:39),学生的应答能力也随之提高。参考性问题的多少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直接影响着师生互动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参考性问题在英语课堂中的比例呢?首先,教师要加强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等理论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多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国外学者Nunan对大量发问技巧进行了综合,归纳如下:
1.清楚、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模棱两可的发问。
2.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程度不同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水平。
我国学者胡春洞认为“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目前的智力和英语能力,最好是1;3,即一难三易”。他举例说,在课文教学中,Yes/No questions 或True/False statements应是 Wh-questions 的3倍。
3.按照逻辑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进行无明确中心和目的的随意发问。
4.提出能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能使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所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之分,难、中、易问题比例要合理。
课堂提问是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注意自己课堂提问的方式及所提问题的类型,对课堂提问的方式及问题类型做出及时而有效地调整,从而提高课堂问答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rock,C.1986.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TESOL Quarterly 20(1),47-59.
[2]Long,M.& C.Sato.1983.Cl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s.In H.Seliger & M.Long(eds.),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ely:Newbury House.pp.268-285
[3]Nunan.Focus on the teacher: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Wu Zongjie Reading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ZheJiang Teachers University.
[4]Richards,J.&C.Lockhart.1996.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Thompson,G.1997.Training teacher to ask questions.ELT Journal 51(2),99-105.
[6]Thornbury,S.1996.Teachers research teacher talk.ELT Journal 50(4),279-289.
[7]孟春国.中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0).
[8]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
浅谈中职英语教师的创新素质 篇7
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要培养创新人才, 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取向;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是一种以深刻的认知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性思维为基础的综合能力。
面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 到底是采用“一锅端”的教学方式, 还是针对差异通过积极学习氛围的培养带动被动学习者, 这取决于教师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实行创新教育, 对教师来说, 从知识的储备到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 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是否善于创设浓郁的创新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达到高峰。
首先, 教师要克服自身的障碍。也许有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习惯学生质疑;也有的教师则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 不敢放手让学生寻求问题, 发现问题。其实这些做法会直接限制教师主动积极创设民主教学的氛围。因此,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针对自己的不足, 勇于冲破障碍, 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是完人, 当遇到一些拿不准的问题时, 教师应坦诚承认, 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 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每当笔者在课堂上讲解错误的时候, 都会坦诚地说:Sorry, I have made a mistake.有时, 前一节课上犯的错误, 笔者都会在下一节课上改正, 并表示歉意。
其次, 教师要鼓励创新。职高学生文化基础差, 并不是他们没有创新意识, 其实每个人都有创造性, 关键在于有没有土壤供其发挥。英语教学中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 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比较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教第一册Unit 8 Travel这一单元时, 笔者就直接告诉学生, 本单元我们将学习有关旅游的话题, 并将travel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 接着问学生看到这个单词时会联想到什么。于是学生们会以travel为发散点, 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合理的想象, 同时教师帮助学生把联想出来的词汇写下来。教学第二册的Music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 笔者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把music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说出与其相关的词汇。
这种网状联想图的呈现和导入, 有利于创设创新教育的氛围, 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 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埋在土壤里的种子, 教师若不能激发每个学生心目中这颗种子发芽、成长, 创新教育则无从谈起。
教师要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研究表明, 培养创造性人格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保持好奇心;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 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 从想出一个好建议、提出一个好问题、答对一个问题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因为善意的表扬和鼓励能无形中拉近师生的关系, 也能增强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进行创造的信心。
同时, 教师本身的创造个性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从平时的教学风格产生而来的。“一言谈”“灌输式”“刻板的问答式”等无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无法给学生创新的概念。相反, 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则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创新带来的乐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教学第一册Unit 8 Travel的第三课的最后环节, 笔者设计了一份有关旅游的调查表, 要求学生们分组作调查, 每个小组统计出每个选项的组内人数。课后, 笔者又要求各组成员合作去汇总其他组的结果, 得出全班的调查结果, 以了解同学们的旅游观。同时, 学生们通过自主调查得出来的各个数据为第四课的“分数和百分数”的语法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材料, 减少了平时语法教学的枯燥性。
三、是否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要掌握创造性思维的专门训练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从“教书匠”的圈里跳出来, 就必须利用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笔者在教学第二册Unite 4阅读课《Why Skateboardingis the coolest sport》的最后一环节, 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If there is a skateboarding club (划板俱乐部) , please design an advertisement word for it.You can use the words from the text.本任务的设计, 不仅能使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 更能擦亮学生的思想火花,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的同时, 要遵循三个原则。
灵活性原则。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万能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 教师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即努力使特定的情况下的教学环节达到最合理的匹配。
实效性原则。教学设计无论形式多么新奇多样, 都务必讲求实效, 因为追究高新优级的教学境界是我们进行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对教学设计重视不够, 课堂上随意性较大, 学生学习不得要领, 因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为提高学生成绩, 只得课后补课, 这样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原则。
论中职英语教师的课堂主导力 篇8
一、中职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状况调查及结论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目前中职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对笔者所教的2013级旅游班和学前教育班的学生做了改革实施前后的两个英语学习问卷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如下:
(一) 主要调查项目
问题1:你对英语课感兴趣吗?
问题2:你认为英语对你有作用吗?
问题3:你喜欢目前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吗?
问题5:你喜欢参与英语课堂活动吗? (答问、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
问题9:你在英语课堂上能集中多长时间听老师讲课?
问题6:你喜欢了解外国文化吗? (历史、地理、经济、风俗、饮食、音乐、影视、小说等)
问题7:你有英语疑问时会请教谁?
问题8:你注重英语老师对你的学习评价吗?
问题4:你能自己独立完成英语作业吗?
问题10:你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或者复习英语知识吗?
(二) 改革实施前后对比及结果分析 (见表)
实践证明, 在发挥了教师主导力的中职英语课堂中, 教学有效性地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对于实现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力的探讨和尝试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教师课堂主导力的首要前提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 如果学生抵触英语学习, 就容易引起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感, 甚至讨厌教师个人, 那么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反之, 若能搭建好师生之间沟通的良好桥梁,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和信任的英语教师则可事半功倍。
1. 多种渠道, 加强沟通, 增进师生的了解
作为中职英语教师, 可采取多种渠道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比如利用课余时间下意识地选择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好动的或者沉闷的学生谈话, 关心一下他们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 或者讲解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也可讨论他们所喜欢的话题等。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了解, 消除师生隔阂, 改善师生关系, 便于学生自觉接受教师引导,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 从细节入手, 让学生感受爱与关怀, 增加师生间的信任
由于对普教环境的不适应、成绩相对落后, 大多数中职生在普通学校中普遍缺乏关注, 对爱与关怀的渴求甚大。作为中职教师, 当我们从细节入手, 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后, 我们往往会得到一份惊喜和感动。
在从事多年中职英语教学中, 每次担任新生班级的教学时都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英文笔迹很糟糕, 甚至不能辨认出他们到底写的是哪个字母或者单词。虽然学生们不喜欢英语, 但是他们对新任英语老师关于他们的作业评价很敏感, 很希望表现自己, 得到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针对学生英文书写的状况, 不要简单地嘲笑和批评, 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通过正确的方法改进书写习惯, 规范英文书写格式, 当他们有一点点小进步时, 也不吝啬赞美之词, 让他们体会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小小喜悦之情。这样真诚与关爱悄悄注入心灵, 师生间的信任便潜意默化的建立起来。
3. 保持乐观积极的教学热情, 感染学生, 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氛围
众所周知,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热情, 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学生的心理疑虑和顾忌, 让其最大限度地进入学习角色,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氛围会变得轻松、活跃。反之, 若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厌烦、消极和无奈的情绪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效应不能形成。
(二) 创设教学特色课堂是发挥教师课堂主导力的重要保障
1. 教师应学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情况, 艺术地使用课堂用语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当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 老师最好使用善意、明确的语言及关注的神情提醒他们。如:Hi, boy.Can you hear me?/Hi, girl.Are you clear?Ok, listen carefully, please.
(2) 当学生胆怯, 不敢回答问题的时候, 老师最好耐心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并且带有激情地使用鼓励用语。如:Come on, boys and girls.I believe you can do it./Hello, girl, Don't be afraid.Can you have a try?/I think you’re a brave girl.Can you give me your answer?
(3) 当学生回答错问题时, 老师一定要给予宽慰和鼓励。如:It’s nothing./It doesn’t matter./Can you 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
(4)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老师要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并显示赞赏的表情。如:Great!/Wonderful!/Perfect!/Good job./You’re very clever.
总之, 大部分中职生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带有焦虑、挫折、失败的消极情绪, 若教师使用可恰当调节学生情绪的课堂用语, 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 需要做个特别说明:要想使课堂用语达到效果, 前提是必须先让学生听懂。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课堂教学用语, 教师就必须用中文讲解清楚。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
2. 教师应能根据中职生不同的专业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应学会利用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在上同课题时进行不同特色的教学活动, 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
(1) 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旅游专业学生。
(2) 教学课题:学校教学设施。
(3) 教学活动准备:活动前让学生学习和巩固教学设施的相关词汇, 介词短语及“There be”句型。
(4) 教学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5) 教学活动实施: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擅长绘画, 可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 在黑板上划出教学设施的平面分布图。如:教师说“There is a big playground in the middle of the blackboard.”第一个学生就划出相应的图形。紧接着第二个学生再根据教师的下一句描述划出相应的设施及位置, 如“There is a teaching building on the right of the playground”。就这样以此类推。每个小组学生完成以后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指正和评价。
(2) 旅游专业学生喜欢当导游, 可以把活动场地移到教室外。让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扮演导游角色来主讲, 组内其他成员负责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以场景会话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
如:学生导游 (Tour Guide)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our school.It’s my honor to introduce my school to you.This is the school gate.Follow me, please.That is our new teaching building.
参观者 (Visitor) :How many classrooms in the teaching building?
学生导游 (Tour Guide) :There are 25 classrooms in all.We have a big library and 7 computer labs.
参观者 (Visitor) :Where is the library?
学生导游 (Tour Guide) :It’s on the third floor.This way please.
(6) 教学效果: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各自的课堂活动, 他们不仅提高了英语能力, 还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3. 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使用和设计丰富有趣的英语游戏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发现英语课堂游戏不仅符合中职生的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 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设计适当的课堂游戏, 如谜语、看图猜词、传话、角色扮演等。
教学案例:
(1) 教学课题:“日常活动”为主题, 涉及go, have, play, make四个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
(2) 游戏准备:老师准备若干纸条, 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用以上其中一个动词构成的英语短语。如:make a snowman.老师把以上四个动词写到黑板上, 明确内容范围。
(3) 游戏规则: (1)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游戏活动。 (2) 一位学生抽取纸条, 纸条上的内容由老师转达给他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 老师可以告知中文) , 但小组的其他成员不能知道。 (3) 小组所有成员站成一排, 抽纸条的学生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信息给队列的第一位同学, 其他成员背朝相反的方向站立。得到信息的第一位同学把自己理解的意思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给第二位同学。以此类推, 由最后一个同学用英语说出大家所表达的动词短语。 (4) 成功的小组可以获得课堂加分, 反之不得分。
(4) 游戏实施:老师负责协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5) 游戏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课堂氛围活跃。同时也达到了促使学生记忆和使用动词短语的效果。
特别说明:游戏活动成功与否, 不仅仅依赖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还要靠负责组织和指导的教师。另外, 如果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活动, 课堂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学习状况, 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生普遍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起点低, 如果课堂教学内容繁杂, 难度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难以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接受知识的能力, 因材施教, 科学调整教学内容的容量及教学顺序。
教学案例:我们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都涉及了“度假旅游”这一主题, 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国外的城市和旅游胜地, 这些内容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这个内容的兴趣不大, 反而觉得学习难度大, 不愿用心去记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 他们很少随父母出门旅行, 甚至连成都市区内各个景点都没去过。他们受视野的限制, 对很多陌生的地方没有概念, 同时认为这个内容与他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么怎样解决这个教学难题呢?
第一步: (教学材料准备) 采集本土景点及一些建筑的照片和资料, 并制作成幻灯片。
第二步: (教学材料展示) 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并让他们说出每张图片的景物名称。
教学效果:学生看到他们熟悉的东西,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第三步: (教学词汇及句型) 借助教材中对话形式简单改编了另一个场景对话, 并把重点词汇及句型融入其中, 呈现给学生。
Example:A:Have you been to Bao Guang Monastery?
B:No, I haven’t.What do you think of it?
A:It’s a famous monastery in Sichuan.There is a500-Buddha Hall.It’s very popular with many tourists.
B:That sounds good.I will go to visit there.
教学效果:学生能积极地完成这个对话练习, 部分学生能简单地改动对话内容。
第四步: (教学内容拓展) 要求学生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简单介绍给其他同学, 还是以对话方式进行。介于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 可以提供了以下词汇:plant, vegetable, fruit tree, village, river等;句型:It’s a beautiful…/There is/are…等。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完成课堂任务, 并基本掌握了词汇与句型的使用。
5. 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感受语言魅力, 丰富人生
作为中职教师, 我们很清楚, 绝大多数中职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差, 他们很少把时间用在阅读各种课外书籍上。那么, 要打开学生的视野, 让其感受世界的魅力, 感受各国文化的魅力, 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适当地引导, 激发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兴趣, 促使他们意识到英语是打开“世界之窗”的一把金钥匙。
通过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扩展眼界, 感受英语魅力。一是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内容涉及各国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励志故事等, 观看完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观点。二是布置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资料, 如收集自己最喜欢的英文歌曲或者英语影片, 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介绍, 尤其把一些经典的歌词或者有趣的影片台词介绍给大家。
综上所述, 中职英语教师在主导中做好了“导学”和“导向”, 就能发挥好中职生的主体作用, 改善中职生英语课堂的学习状况, 增加中职生英语能力目标培养的可行性。同时, 教师还要具备接受中职生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心理承受力, 对他们有极大的爱心、耐心及责任心, 此外, 在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探索和敢于创新。
摘要:当前,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懈怠现象有目共睹。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课堂主导力的发挥尤其重要。在中职学校, 英语教师的课堂主导力就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教师应切实改变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特色课堂。
关键词:课堂主导力,教学现状,师生关系,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晓伟.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主导地位[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1) .
[2]张霞.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 2013 (7) .
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工作室建设分析 篇9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 一部分教师抢得先机, 脱颖而出, 成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一部分教师却处于不断被边缘化的状态中, 产生较为严重的“职业枯竭”的困惑;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成为“高级讲师”之后继续提高发展的动力和空间有限。类似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它严重影响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也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尤其是英语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限制。部分中职学校仍旧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 严重地影响着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而学生的厌学、弃学使英语教师也无心主动去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但目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并努力改变现实。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汲取各地名教师工作室经验, 以中职英语名师为依托, 引领现代先进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2012年9月笔者负责成立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中职英语教师工作室。
2 英语教师工作室建设内容
2.1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自我的形成。
2.2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从任教之日起直到退休离开教学岗位这段时间内, 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工作的过程。我们依据教师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以下五个时期。包括: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休期。
2.3 英语教师工作室性质
教师工作室可谓“教师发展共同体”。而关于“共同体”, 最早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源于20世纪杜威“雏形的社会”的学校概念。国内外研究最有成效的当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工作室是一种学习型教师组织, 是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成长的平台。
2.4 英语教师工作室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
包括组织形式、运作机制、文化特征、有效策略研究。我们将重点关注教师工作室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特征。具体体现: (1) 两性: (1) 组织结构的开放性; (2) 专业影响的辐射性。 (2) 两制: (1) 专家引领的导师制; (2) 研修活动的合作制。 (3) 三化: (1) 成员组成的名师化; (2) 研修途径的多元化; (3) 培养方式的集约化。
2.5 英语教师工作室研修模式
(1) 提供学习资源, 引领自我发展。中职英语教师工作室是一种学习型教师组织。所有成员在加入工作室之初, 就在领衔人的指导下制定工作室成员成长计划, 确立符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目标, 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同时工作室把读书、教研、交流放在首要位置, 以改善成员的心智模式, 提升专业素养。工作室成员除阅读学习外, 还通过各种方式观摩名师、观摩同伴、观摩同行的课堂, 聆听专家讲座, 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与时俱进的新型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形成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思想意识。
(2) 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专业分享。在教师工作室, 教师不再是孤军奋战者, 而是专业社群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他们智慧互补, 经验共享。名教师工作室的“作业制”和“会课制”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分享专业知识与经验, 形成专业共同体。
“作业制”, 针对工作室人员分散在各校区的情况, 工作室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作业制”的运作方式, 来提高每次集中活动的效能。工作室集中活动时布置研究“作业”, 使每个成员带着研究任务从事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 再带着完成的“作业”参加下次集中活动。
“会课制”,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最直观的表现。工作室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的会课活动, 让每个学员置身课堂教学研究, 在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中前进, 在学习和继承主持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同时, 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3) 积淀教研文化, 推动反思成长。工作室作为一个专业共同体, 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有浓厚的学习、研究的氛围, 形成了一种立足实践、开放合作、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而这种积极进取的学习型组织也塑造着每一位教师, 他们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 不断超越自己, 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无论是工作室领衔人还是工作室成员, 都自觉充当教育观念的先知者、教育问题的发现者和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工作室领衔人更多是对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 研究符合自己教学理念的理论, 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策略, 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流派。工作室成员则大多是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改进课堂教学技能,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英语教师工作室建设成果
3.1 形成独有的模式
经过两年的英语教师工作室实践探索, 我们归纳总结总结教师工作室的一些本质属性和组织特征, 以利于中职英语教师工作室建设的推广和实践。
(1) 两性: (1) 组织结构的开放性, 除相对固定的工作室成员外, 吸引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工作室的各种研修活动, 是一种开放的组织形式; (2) 专业影响的辐射性, 工作室领衔人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 工作室成员又影响、带动其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参与研修活动, 促进其专业发展;通过工作室开放、互动、合作的各种教研、培训活动, 促进一大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2) 两制: (1) 专家引领的导师制, 以领衔人为导师, 还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科教研员、学科特级教师等为工作室顾问, 从理论到实践, 从教育专业到学科专业, 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专家引领; (2) 研修活动的合作制, 借助网站、QQ群等交流平台, 导师、顾问、工作室成员、其他骨干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教研文化, 在研修活动中互助合作,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3) 三化: (1) 成员组成的名师化, 工作室领衔人为高级教师, 市骨干教师, 具有境外教学培训经历, 工作室成员也是市、校级优秀骨干教师, 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通过工作室的研训活动, 把工作室成员培养成高一级的骨干教师或名教师。 (2) 研修途径的多元化, 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 通过成长规划、专家讲座、阅读反思、合作教研、专题研究等多种途径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 (3) 培养方式的集约化, 利用名教师的优质资源, 把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集中起来培养, 变单一的、自然的名教师成长方式转变为团体的、合作的培养模式。
3.2 教师取得成绩
(1) 中职英语教学,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模式及教材建设上有创新之处。 (2) 工作室的创建成为英语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平台和阵地。大家对教学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 研发适合本校学生专业发展的校本教材,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 两年的实践, 我们培养出了沈阳市骨干教师2人, 学科带头人1人, 全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师说课大赛金牌教师5人, 在辽宁省内金牌指导教师10余人, 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教学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摘要:现在的中职学校还有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加之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使英语学习处于教师枯燥讲解和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汲取各地名教师工作室经验, 以中职英语名师为依托, 引领现代先进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工作室的建设, 培养了一支理念先进、教法先进、教学成果先进的英语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师工作室,机制建设,模式建设,成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2014.
[2]孙小利.重庆市独立学院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0.
[3]朱枫.西方交际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影响及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2) .
中职英语教师 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精细化建设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者,去粗,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细者,入微,究其根由,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精细化理念的背后,是对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可以进行精细化建设。
一、教师专业成长是事业幸福感的源泉
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中,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依托和前提,教师成长促进学生成长,学生成长是教师成长的价值体现。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教育教学工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创造职业生命和职业尊严的主体,这就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由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中职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态度,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职场的发展需要,因此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师应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加强对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和技巧的教育,主动探究和掌握职业教学行动能力,提升创新实践和科研探究等综合能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和学校的良好发展。
二、中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有其特有的难度,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教学压力和管理难度大,教师没有教学动力,成就感不明显,而教师自身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中职教师来说,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繁重的教育管理压力,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研究往往关注不够。英语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培训的机会少,难以将学科知识和学生的专业及就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导致教学内容中缺乏本专业领域的新内容、新知识,教学成效实用性差。
2. 缺乏创新探究能力。不少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实践探究和反思能力不强,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形式和设计没有新意; 教材内容一成不变,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实际生活及未来就业相脱节,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3. 缺乏专业发展意识。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态度,课堂有效性低,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 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随着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缺乏教学改革的意识和探索进取的精神。
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中职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促进专业成长,激发工作热情,是当前职业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
三、精细建设成就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细节意识极为重要,它不仅体现出精细化的发展层次,也标志着个人专业发展的成功与否。中职英语教师想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就要把精细化理念融入到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中,使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匹配,与学生的职业化成长相协调。
首先,正确定位自己。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特点,明确自己的长处与劣势,拟定出适当的目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次,专业发展的关键是自我规划。在不同阶段要设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动态标准中实现专业发展。例如我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阶梯式平台: 为成长期的教师制定了为期三年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培养条例》,要求逐步掌握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一年达标、二年成型、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对出师后的教师,按照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晋职晋级等相关要求,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成为学科骨干、省市专业带头人以及职教名师等。
平凡的工作中没有捷径,只有精细踏实地去学习探索、实践思考,才能具备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微任务”,如微课程、微视频、微信、微博、微家访等,这些“微任务”是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以微和小的形式浓缩体现,是工作精细化的体现,认真做好这些细微工作,才能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结合当前工作,中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细化建设可通过以下“微途径”来实现:
1. 微学习
教师的理论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作为语言学科,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科教学才具有生命力。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对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中职英语教师要多读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要关心市场发展,了解中职生就业信息,在点滴细微的知识积累中,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并与其他专业实践知识整合,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提供给学生“源头活水”。
2. 微实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只有根植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焕发它的生命力。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一个英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从优化自己的教学环境、教学行为、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开始,在教育管理或课堂教学中确定一个小命题,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职业教育积极拓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与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基于实践的课题研究等活动,使教科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成长点。可以成立课题组,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挖掘英语学科和学生专业相融合的内容,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中新兴起的微课程、微视频等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的创新实践,记录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学习掌握新技能,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3. 微交流
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现代通讯手段的使用,如微信、微博、QQ等不仅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工作交流,也可以通过这些微交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明确成长方向,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职教师的职业活动目标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行为,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学习上的交流互动。如在中职教材《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10 How can I improve myEnglish) 的学习时,和学生探讨了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案,同时引入《英语基础模块2》( Unit 8 If you want to talk,you can go online) 中关于利用互联网提高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上网的兴趣转移到如何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上来,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学习成效,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回应。在《英语基础模块2》( 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和Unit5 It's timeto change) 等内容的学习中,和学生一起交流发生在身边的趣事、假期活动的经历、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课堂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4. 微反思
对教学实践进行及时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实践前的反思力求未雨绸缪: “我做好课前准备了吗? 教学目标、过程是否适当?”; 实践中的反思要着眼于反馈矫正: “调动学生积极性了吗? 方法和手段上还要做什么调整?”; 实践后注重反思收获和经验: “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三思而行中端正方向,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还应该经常组织英语教师多听课、观看名师的“课堂录像”,学习和反思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点滴细小的完善中,提高专业自主性。
四、结语
由小编浅笑安然整理的文章中职英语教师(精选十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