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格言警句(精选9篇)
篇1:道德的格言警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大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道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的东西,老师的年龄不在大小,凡是自己不知道的,其他人知道,其他人就是你的老师。不但要善于从别人的成功里吸取营养,还要善于从别人的失败里领取教训。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大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道理】孔子用寒冷的冬天,和松柏的凋零来作了一个比喻。孔子出生在山东,他周游列国期间,可能也没有到过南方,就是现在两广海南等地。在整个黄河以北地区,一进入秋天,所有的植物都要落叶凋谢,
进入冬天后,大地一片白茫茫的,看不到任何绿色植物,甚至连河水都要冻结而不流淌。只有松柏等树,是顶风雪而傲立于大地之上的。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3、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不要不懂装懂。
【道理】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篇2:道德的格言警句
【大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道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的东西,老师的年龄不在大小,凡是自己不知道的,其他人知道,其他人就是你的老师。不但要善于从别人的成功里吸取营养,还要善于从别人的失败里领取教训。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大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道理】孔子用寒冷的冬天,和松柏的凋零来作了一个比喻。孔子出生在山东,他周游列国期间,可能也没有到过南方,就是现在两广海南等地。在整个黄河以北地区,一进入秋天,所有的植物都要落叶凋谢,
进入冬天后,大地一片白茫茫的,看不到任何绿色植物,甚至连河水都要冻结而不流淌。只有松柏等树,是顶风雪而傲立于大地之上的。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3、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不要不懂装懂。
篇3:英语格言警句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 用在词汇教学中。例如学time这个单词时, 通过组词造句, 老师进行惜时勤学教育, 可引用下面警句:
Time is money.Time is life.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万物皆有时, 时不可失。)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月不待人)
教师还可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 配合英文诗“I try”和“Do my best”来丰富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语言应用中, 认识时间的宝贵。例如:“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I try to do my best each day.If I alwaysdo my best, I needn’t care about the test.”
在教end, learn, knowledge等单词时可选用下面句式:
There is no end to learning. (学无止境。)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 学到老。)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陶冶, 贯彻爱党爱国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在英语教学上也要融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引用格言警句。我在教“with”和“without”时用以下句型:
With the Party’s leadership, we can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有党的领导, 我们就会排除万难。)
Without the Party there is not a great new China.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教强调句型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组句:
It’s the Party that leads us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各种各样的组词造句都可适当地应用一些格言警句去感化学生, 文道配合就能达到育人目的。
第二, 结合书画表达训练, 运用格言警句详述写作内容, 译释成语故事, 写日记, 编写好人好事的生活短文。由认识到提高, 由理论去指导行动, 既可提高思想觉悟, 又可提高写的能力。我曾用过“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写“拔苗助长”小故事。
第三, 结合课文教学和阅读指导, 也可使用一些格言警句, 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教“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时, 用毛主席诗词中的警句“Nothing is hard in this world if you dare to scale the heights.”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同时收集和编写一些短文, 作阅读指导材料, 配合应用。例如“Albert Einstein’s A=X+Y+Z”一类的短文, 使学生领会前人的学习风范, 正确引导学生向“正迁移”方向发展。有个学生说得好:“当我有困难时就会使我想起, ‘A means success.X stands for hard work.Y stands for good methods and Z means stop talking and gets down to work.A equals X plus Y plus Z.’” (成功=勤奋+好的学习方法+实干和少说空话) 。他们将会牢牢地记住:A=X+Y+Z。
第四, 使用格言警句指导活动, 让学生在耕耘中收获 (Early sow, early now.)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He learns swimming by swimming.) 。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 课外英语小组组织学生学习雷锋日记中的格言警句, 像雷锋那样确立高尚人生观, 共建文明校园, 可提供下面的英文译句: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Give one’s all to the Party. (把一切献给党。)
Don’t work for money. (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Keep fit, study well, and work hard. (身体好, 学习好, 工作好。)
The value of life is not what you gain, but what you give. (生命的价值不是索取, 而在于奉献。)
Live not to eat, but eat to live. (吃饭是为了活着, 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Fear neither hardship nor death.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Be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乐于助人。)
Put the people’s interests above everything else.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s to work for the happiness of all. (为大家的幸福而工作, 才是最大的幸福。)
这样的配合给人耳目一新, 激励学生像雷锋同志那样学习、工作, 为祖国多作奉献。
篇4:道德的格言警句
只要你将本期智力快车的正确答案通过短信发送至13999194436就有机会获奖。活动每月有,机会期期有。我们将在刊物上刊登获奖者手机尾数号码,并短信通知获奖者,请获奖者告知详细地址以便寄送奖品。幸运奖奖品:1.精美小礼物一件;2.赠送当季度《伴侣》(A)杂志。(任选一种)你也可以委托我们将礼品或杂志寄送给你的某个亲朋好友?熏只要你告知其详细地址,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办。
精彩短信推荐
最好是原创短信。请将你的精彩短信发送至13999194436?熏我们将择优在本刊刊登,并刊登作者手机尾数号码和赠送刊登其短信的本刊当期杂志一本。你也可以将登有你短信的杂志委托我们寄送给你的某个亲朋好友,只要你告知其详细地址。千万要把地址写清楚,也别忘了写邮编。
短信评刊
将你喜欢的文章题目发送短信至13999194436,就可以参加幸运抽奖,活动每月有,机会期期有。我们将在刊物上刊登获奖者手机尾数号码,并短信通知获奖者。请获奖者告知详细地址以便寄送奖品。幸运奖奖品:
1.精美小礼物一件;
2.赠送当季度《伴侣》(A)杂志。(任选一种)
(注:短信猜谜及短信评刊活动幸运奖得主均采取抽奖方式产生)
智力快车
1. 康桥是哪所著名大学的所在地?
2. 陶潜是哪个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
3. 结婚50年被称为金婚,60年被称为什么婚?
4. 圣诞夜是指哪一天的夜晚?
5. 《白雪公主》出自哪本书?
警句格言
篇5:道德修养的格言警句
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关于道德修养的格言!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林逋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贾谊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武则天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昼
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勤于德者,不求财便能自生。 --------西乡隆盛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达·芬奇
不要从非凡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帕斯卡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 -----拿破仑
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 ------彼得拉克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法国谚语
以德服人。 -------拉丁谚语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行。------奥维
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 -------菲利普斯·布鲁克斯
丧失了财富,可以说没丧失什么;丧失了健康,等于丧失了某种东西;但当丧失品德时,就一切都丧失了。 ---------佚 名
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然感到满足的人。--------柏拉图
有一种谦恭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既无拿破仑的英名,也没有他那些丰功伟绩。可是把这种人的品德解析一番,连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将显得黯然失色。 -----------哈谢克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熟悉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亚里士多德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歌德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庄子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培根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如同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卢梭
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 ------程颢
习惯是我们强有力的偶像,我们都得臣服于它。 ------亚兰
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良好的教养。------约翰·洛克
“非凡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卡尔·马克思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一个人假如能在心中布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弗兰西斯·培根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 丁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雨 果
良好的品德是由对坏倾向作顽强斗争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贝多芬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凡建立功业者,又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提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徐世昌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爱因斯坦
有些人想到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其中包括协作、利他主义、爱国主义、领士战斗中的英勇等到,都是战争的遗传成果。 ------爱德华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道德经常能填补聪明的缺陷,而聪明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莎士比亚
篇6:道德格言警句
2.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3. 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陈鹤琴
4. 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历史乃是万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动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惩恶又不报善。因为它不是根据正义而是根据力量。它总是把胜利分配给有权势者,任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般说来,在世俗事务上它总是替为非作歹者撑腰。———— 茨威格
5.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6.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
7.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8.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
9.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10.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狄德罗
11. 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 杜威
12.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杜威
13.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自:清·杜文澜《古谣谚》
14.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杜文澜
15.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16.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1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
1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9.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20. 君子患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2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2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24.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25.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26.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7.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8.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9.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30.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晋)嵇康
31.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希腊)德谟克里特
32.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希腊)德谟克里特
33.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3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6.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37.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38.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腊)亚里士多德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39.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励
篇7:道德修养格言警句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的感官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佚名
3.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4.我的主要办法,首先是通过孩子们对共同生活的初步感觉和在发展他们初步的能力上,使他们产生姊妹兄弟般的友爱,把整个团体融化于一种大的家庭的朴实精神中;并且就在这种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中,鼓舞他们一般的义务感和道德感。——裴斯泰洛齐
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6.道德的名言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7.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罗曼·罗兰
8.道德心的功能是叫人区别好坏,让人们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样来做。可是从这里他可以得到些什么好处呢?他不断地挑选,而十有八九他倒宁可挑选坏的。世界上不应该有什么坏事情;没有了道德心,就不会再有什么坏事情。然而人是那么一种不懂道德的动物,他们没法看到:应是因为有了道德心,他们才落到生物的最底层去。谁具有了它,谁就堕落。——马克吐温
9.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10.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
11.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12.衡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
1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14.富润屋,德润身。——西汉学者戴圣
15.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16.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17.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8.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19.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篇8:道德的格言警句
藏族格言诗的产生与西藏佛教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印度格言诗和佛经诗歌。格言诗的作者大多是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撰写的诗歌体裁作品, 其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 即十世纪以前。从敦煌古藏文写卷和《五部遗教》、《贤者喜宴》等一些后世文学著述中, 可以看到吐蕃时期一些赞普和文臣武将吟唱的诗歌。其中从敦煌藏文手卷中找到的著名的《礼仪问答写卷》, 内容包括劝孝父母、戒恶行善等内容, 是目前发掘的早期格言诗。佛教后弘期, 是藏族格言诗真正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萨迦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生论》等许多著名的格言诗均成于十世纪以后。
二、藏族格言诗的特点
藏族格言诗在内容上通常反映的是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 与社会道德具有相辅的一面, 是藏族先辈的人生经验的总结,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深邃思想和高超的智慧, 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格言诗的语言通俗易懂, 运用民间谚语, 用并列对比等修辞手法, 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使格言风格清新, 生活气息浓厚, 具有民族特色。大部分都是四句七言的格律诗, 一般是两句比兴 , 两句本意, 有的比兴在前, 本意在后;有的本意在前, 比兴在后。就比喻而言, 作者借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 历史典故等, 选取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作为喻体, 对所要比拟是事物加以颂扬或讽刺, 爱憎分明。这些故事可使格言里较为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晰、形象、具体, 使读者容易理解, 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三、藏族格言诗中的道德观
在藏族格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藏族传统的伦理思想进行阐发。以下就对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格言诗进行分析:
(一) 《萨迦格言》。
《萨迦格言》的作者萨迦·贡嘎坚赞, 于藏历第三个绕迥之水虎年 (公元1182年) 生在后藏萨迦地方, 为萨迦第四代师祖。《萨迦格言》具有民间文学的特点, 易于广大民主接受传诵, 故而在藏区可谓是家喻户晓, 成为藏族人民的重要教材, 警世良言, 对形成藏族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判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萨迦格言》共分九章:第一章, 辨别智者;第二章, 辨别君子;第三章, 辨别愚者;第四章, 辨别各色人;第五章, 辨别恶行;第六章, 辨别性情;第七章, 辨别悖理;第八章, 辨别事业;第九章, 辨别佛法。《萨迦格言》的写作缘由, 应该从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由于十三世纪藏族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伦理来协调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萨迦格言》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现, 他直接规范着人们的言行, 起到了习惯法的作用。在这部作品中, 主角以圣人、国王、贫民、王臣贵族、学者、高士、愚人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个章节中逐一登场, 进而对各类人物进行比较, 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很显然, 在诗中对智者是绝对肯定的, 对愚人是绝对否定的, 这种善恶分明、赏罚清楚的道德准则像一把利刃在当时的社会起到道德约束的作用。萨班把诚信、智慧、忠贞、谦和的品德寄予藏族人民自身的修养准则中, 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作为区别智慧与愚昧的界限, 他的格言用智慧和知识的无穷力量充实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二) 《水树格言》。
《水树格言》的作者贡唐·丹贝准美 (公元1762~1823年) 生于甘肃省安多地区佐盖, 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格鲁派高僧, 拉卜楞寺第三代贡唐活佛。《水树格言》借鉴了《萨迦格言》, 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水树格言》以水和树作为喻体, 极具创新特色, 而且其内容深入浅出, 易于理解。格言共245首诗, 上篇《水的格言》139首, 下篇《树的格言》106首。采用水和植物的各种形态、特征和性质来论证道理, 一般比喻在前, 表意在后, 也有表意在前, 比喻在后的格言。水分为大海、河水、湖泊、溪流、泉水、雨水等, 树分为檀香、柳树、毒草、果树、荆棘、甚至花草茎叶等, 作者对事物的观察深入细致, 对特征了如指掌, 使作品形象鲜明, 体现了作品的艺术表现高度。格言中作者反复强调勤奋是不可或缺美德, 善良是人的首要本性, 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奋斗, 就能获取知识, 得到智慧。再次, 告诫世人, 要团结和睦, 知恩图报, 敬老爱幼, 方能造就和谐社会, 使人们处于幸福状态。之后问世的《铁喻格言》、《火喻格言》、《宝贝格言》、《天空格言》、《风喻格言》等, 都是模仿《水树格言》而写就的,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易于理解, 因其每部格言都以一种事物进行比喻, 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 《国王修身论》。
《国王修身论》的作者居·米庞坚措 (公元1846~1912年) 生于多康雅曲定琼 (今德格县境内) , 精通五明之学, 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获“班智达”的称号。《国王修身论》中作者引经据典, 集中了古代印度和藏族学者关于国王的各种论述, 内容庞大, 其核心内容为国王自身的修养和从政之道。全文共二十一章, 一千多段, 五千余行, 是格言诗的长篇巨著。文中包括作为一国之君, 要谨言慎行、公正执法、学习经典、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 系统的论述了统治阶级的施政方针、处事原则、道德标准、是非概念。作者把劳动人民和国君之间舟水相依的关系表达的栩栩如生, 表述了国君应以民为本的思想, 赞扬了爱民如子的国君, 也痛彻了贪婪无度的昏君。如格言诗中论述国王爱民的重要性时指出:国王具有慈悲心肠, 爱民若像自己儿女;百姓就会不顾一切, 竞相保护自己国王。 (国王修身论129首) 在这里, 格言主张“仁政”, 君主如果对臣民仁慈怜爱, 有恩于民, 那么民将敬之, 拥之, 效力尽忠。当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作为君主如果鱼肉百姓, 残害民众, 民众要么纷纷逃散, 要么揭竿而起, 推翻君主政权。但是实行仁政也要有一定的尺度,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 各色人群, 心怀叵测, 如果不分好坏, 一律仁慈, 只会招致祸端, 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主张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制裁。
三、藏族格言诗的有效利用途径
《萨迦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身论》作为藏族格言诗中的优秀代表, 以劝诫的形式从上到国王下到臣民,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 涉及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学习生活各个方面, 形象的阐明了人生的哲理与追求。它在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进取的生活热情和自信、高尚的道德情操, 是藏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对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的形成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独特而深刻的规范作用和权威性影响, 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利用它, 挖掘它, 继承它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笔者认为, 如能做到下述几个方面, 就能更好的利用格言诗中传统的道德观念来惠泽后人。一是通过格言诗的教学, 增强学生的身心修养, 提高思想素质, 把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校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 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灵魂的熏陶,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二是提炼出藏族格言诗中的道德精华,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奥道理, 在理解的过程中, 使道德约束变为一种道德习惯, 规范日常行为。三是格言诗既可以当做雅俗共赏的警世名言, 也可作为诗歌鉴赏, 研究格言的艺术风格、语言技巧等, 又可作为学术研究, 探讨某一阶段藏族的历史原貌、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社会现象等, 如果利用好它, 不论在哪一领域, 都将有所建树。四是在格言诗的继承方面, 要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格言中既有入世的内容, 又有出世的内容, 但其精华不外乎是鼓励人们向善和谐等。所以在理解出世内容的时候, 要善于把握, 懂得取舍之道。
摘要:藏族格言诗在内容上通常反映的是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 与社会道德具有相辅的一面, 是藏族先辈的人生经验的总结,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深邃思想和高超的智慧, 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而通过格言诗的教学, 增强学生的身心修养, 提高思想素质, 把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学校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 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灵魂的熏陶,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藏族格言诗,道德观,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l.cn, 2006
[2].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3].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篇9:格言警句:佛陀的格言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二、私欲
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三、束缚
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一○、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一
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一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一
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摘自你我赚钱网
一
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一
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一
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也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四、洞察
一
七、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一
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一
九、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
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
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
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
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五、愿望
二
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
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
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
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摘自你我赚钱网
二
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辜,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埋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三
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喜地服务别人。
三
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六、慈爱
三
三、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
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
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
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七、烦恼
三
八、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
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
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
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
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
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八、障碍
四
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
六、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四
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
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
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
一、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
二、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
三、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五
四、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
五、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五六、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九、愁苦
五
七、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
八、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
九、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六
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
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六
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六
四、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六
五、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六
六、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
七、‘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摘自你我赚钱网
六
八、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十、待人
六
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
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
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
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
五、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第三、对她忠贞不二。第四、授与处埋家务的职权。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
六、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
七、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
八、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
九、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十一、心境
八○、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
一、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摘自你我赚钱网
八
二、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
三、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
四、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
五、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十二、行善
八
六、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
七、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
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八
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十三、实行
九
一、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
二、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
三、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
四、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
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九
六、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
七、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十四、省过
九
八、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
九、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一○○、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
一、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一○
二、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摘自你我赚钱网
一○
三、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一○
四、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一○
五、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一○
六、忏悔包括改过!
十五、言行
一○
七、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八、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一○
九、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一
一、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一一二、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一一
三、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一一
四、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十六、学习
一一
五、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一一
六、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一一
七、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
八、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十七、教育
一一
九、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一二○、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一二一、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一二二、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一二
三、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十八、快乐
一二
四、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一二
五、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一二
六、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摘自你我赚钱网
一二
七、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十九、幸福
一二
八、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愿望。
一二
九、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一三○、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三
一、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二、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一三
三、啊!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一三
四、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
五、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二十、智慧
一三
六、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一三
七、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一三
八、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一三
九、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方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一四○、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一、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一四
二、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二十一、容忍
一四
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
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四
五、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一四
六、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一四
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二十六、财富
一七
三、愚笨的人说:‘我有儿子,我有财产。’这是有烦恼的。因为他自己尚且不真正属于他的,何况他的儿子或财产呢?
一七
四、拥有很多财产,大量的黄金和食物,而却只贪图自己奢侈的享受——是导致堕落的一大因素。
一七
五、财富会毁灭愚笨的人,但不能毁灭想断除烦恼的人;当愚笨的人渴爱财富时,他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损了别人。
一七
六、在家人应该把财产分为四份:一份供日常使用,两份做为储蓄或施舍之用,另一份留做紧急备用。
一七七、一个人用钱应该合理,并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不可浪费也不可吝啬。不可处心积虑贪图财富,也不可挥霍奢侈。
二十七、信心
一七
八、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
一七
九、内心不安定,不明白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
一八○、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二十八、解脱
一八
一、除去自私的欲望,便可以治好痛苦。
一八
二、这就是达到自由和解脱的途径——帮助别人而不贪求名利和果报,不存伤害别人的意念,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
一八
三、就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永远不会再生长;当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言语)没有丝毫的贪爱、憎恨和无知时,他将来也就不会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了。
一八
四、可以导致宁静和智慧的途径:
1、正当的了解
2、正当的思考
3、正当的言语
4、正当的行为
5、正当的职业
7、正当的意念
8、正当的禅定
一八
五、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同时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没有烦恼的境界了。
二十九、精勤
一八
六、从今天开始,一个人应当努力改进他的心智,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
一八
七、不背诵是读经的污垢;不勤勉是持家的污垢;懒惰是皮肤的污垢;放荡是启发心智者的污垢。
一八
八、工作努力、精勤不懈,不怕危难的人,会有好报。
一八
九、愚笨无知的人毫无忌惮地恣情放逸;但聪明的人却保持努力不懈,视勤奋为无上珍宝。
一九○、自己是自己的保护者,自己是自己的依靠者。所以你们要好好调御自己,宛如马商调御良马。
一九
二、甚至像这见解这么完美而没有负担,如果你贪执了它,那就是你没有了解。所有的教诫都是像一条木筏,是用来渡过河流,而不是供人执取的。
由小编逸风整理的文章道德的格言警句(精选9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